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玄武注册玄武登录「平台官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24 14:00    文字:【】【】【
摘要:玄武注册玄武登录「平台官网」 在我国,伴随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城市地区正蚕食着曾经环绕着它们的空地,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不断被侵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

  玄武注册玄武登录「平台官网」在我国,伴随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城市地区正蚕食着曾经环绕着它们的空地,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不断被侵蚀,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年到20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面积将超过5450万亩,非农建设用地基本以每年200~300万亩的速度侵占着农业耕地。粮食的生产活动逐渐从城市中剥离出去,并渐行渐远,从而导致农产品大规模、远距离的转换和输送,进一步导致了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了原生态地区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在城市内部,各种分隔带、带型商业街、高速公路等消耗了联通的绿色开敞空间,城市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难拥有亲近与体验自然的时间了,更糟糕的是,没有规划的发展阻断了我们与自然空间的联系。

  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的绿道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自然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临近家园的、健康的、安静的休闲场所,然而,现有的绿道研究大多侧重于串联公园、绿地、历史古迹等自然或人文类景观资源,主要关注于绿道在休憩、生态方面的功能,对其在联系社区交通以及社区服务功能方面的论述较少。城市的绿色走廊建立起来了,市民日常的生活走廊并没有建立起来。就30 min以内的短距离出行而言,人们不再过度依赖小汽车,而更倾向于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而这时,如果有舒适的绿色步道,则能够大大鼓励人们践行这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如果通过农业景观来创造这么一个绿色的通道,使人们在出行的同时感受到田园的气息,并利用休闲时间参与其中,在自己的社区附近享受田园风情与短暂的农夫之乐。农场式绿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区农副产品的自给自足,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与新的休闲方式。

  农场式绿道是基于都市农业发展的,贯穿于整个城市内部的,用于联系各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绿色步道。农场式绿道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绿道,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许多绿道网络开始出现了用农业带将城市环绕起来的想法,这些农业绿道只环绕在城市,而农场式绿道则是深入到城市内部,与城市社区紧密联系,为居民提供农副产品与日常休闲场所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绿道。农场式绿道也不同于都市农业的一般模式,不是以插花的方式散布在城市内部,而是将破碎化的可食用景观联系起来,方便经营与管理,具有连通性与连续性,生态效用更加明显。

  我国绿道的空间尺度可分为四级:部级、省域级、市域级、社区级。农场式绿道是基于社区级绿道的尺度,能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是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慢通环境的绿道,与城市绿道和部分市域绿道衔接。从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来看,农场式绿道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出行、通勤和健身休闲等功能的生活场所。

  绿道的使用率与绿道距居住中心的距离具有衰减规律,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农场式绿道距居住中心的距离可忽略不计,可以说,它就是与居住中心相结合的绿道,因此,相对于大型绿道,可达性更强,居民的使用率更高。

  充分考虑了绿道的连通性,将城市中各个社区通过一个连续的步行廊道联系起来,方便人们的短距离出行及通勤,减少了小汽车的使用,在环保、节能的同时增加了交通的安全性。同时,将各个社区联通,方便食用景观的管理与维护,方便其原料及产品的交换与运输。

  农场式绿道将破碎化的城市景观连接起来,使其具有连续性,从而加强了景观对CO2的固定能力及对O2的释放能力,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和气体调节能力也相对提高。

  农场式绿道上种植蔬菜、水果和香草等植物,能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在构成和谐、特色景观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可食用植物可以通过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气味等自然美来创造景观,相对于普通的纯观赏性景观,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一年中不同时期进行多种植物的搭配种植,易于形成对环境有益、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季节特色,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城市气温和空气质量,涵养水土等等。

  (1)空间资源。但凡人类居住的地方,都不缺乏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源,但由于城市建设活动及经济法则的限制,农业生产最紧缺的就是空间资源,如果把道路边沿、居住区中的大片纯观赏性景观空间、城市公园及街角公园中的部分空间、城市荒废空间及建筑屋顶等加以利用,则可为农场式绿道建设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其中,道路边沿及建筑屋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每个城市建设,道路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条道路都有其附属空间,如绿化隔离带、行道树及边沿绿化带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空间;建筑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建筑屋顶利用率往往较低,通过对屋顶进行设计改造,就可为农场式绿道的建设提供大量的空间资源。

  (2)水肥资源。①生活废水资源:生活废水因其污染物少,经过简单处理即可用作农业生产。由于生活所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目前,许多小区都设置了中水回收系统,对生活废水有专门的管道进行排放收集,为生活废水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②暴雨水资源: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但大部分地区都会降雨,甚至会出现大暴雨,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完善,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简单处理即可用来浇灌农作物。③粪尿肥:城市居民排泄的大量粪尿,一般小区都有专门的化粪池对其进行收集处理,经过合理利用,可当作优质肥返回农业用地。④有机垃圾:城市有机垃圾都可以堆肥,作为农业生产肥料。

  由于农场式绿道贯穿于社区内部,因此这些资源都可以被就地利用,减少运输消耗的同时实现自给自足。

  (3)劳动力资源。城市具有老龄化和隐形失业率高的特点,从第四次和五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的统计结果得出的来看,人口年龄金字塔由“下宽上尖”变成了“下窄上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有研究表明参与农业种植的大部分为50岁以上老人,而且,由于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许多农民被城市化,失去了农用地,没有固定的工作,一般空闲在家。农场式绿道位于社区内部,因此,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绿道的研究与实践。自1860年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设计,并被誉为“翡翠项链”的公园系统建成至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绿道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绿道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社区绿道也应运而生,为农场式绿道建设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

  (2)都市农业的发展。许多都市农业的相关理论,如城市食物系统、食物和农业都市主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都支持都市农业与城市建成区的整合。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都市农业的实践在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为代表的大城市中逐步展开,对都市农业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为农场式绿道的建设提供前提。

  “食物里程”的大幅度缩短使农产品运输和仓储成本降低,食物开支的减少促进城市居民将更多收入用于健康、教育等方面,并且保证了食品的新鲜,有助于人们的健康。因此会在城市建成区的各个角落发现农业的痕迹,如屋顶、阳台、窗台、街道、小区绿地、城市临时闲置地、甚至大学校园家属区宅旁绿地、机关大院。

  农场式绿道位于城市内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农业生产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现代工业技术物质装备以及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从而加速其转向资金、科技密集和土地节约型发展。

  目前在我国仍未出现支持和促进城市建成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规划设计理论,目前规划人员对都市农业的认识普遍不足,一些城市规划者还认为农业应该属于农村,这是制约城市建成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农场式绿道作为新兴的概念,还没有有实践项目做支撑。

  中心城区地少人多,人口密度高,交通拥堵,绿地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对社区级绿道需求迫切但建设难度较大,具体问题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农场式绿道建设条件较差。因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中心城区大多数道路缺乏安静的步行道及自行车道,城区内部道路红线与沿街建筑之间退缩间距较小,道路绿化带宽度过窄,绿道的空间拓展性较弱。

  (2)农场式绿道建设难度较大。社区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功能等级不清晰,交通组织较混杂,机动车与行人混行,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等因素,导致农场式绿道的建设难度较大。

  (3)农场式绿道舒适度较差。绿地系统的不连贯性、农场式绿道与绿地的关联性较弱等原因都会使得农场式绿道的舒适度较差。城市的绿地系统不连贯特征较突出,而农场式绿道要从居住社区通向上一级绿道,如果没有绿地背景的依托,则须借助城市道路的人行道进行联结,农场式绿道游径的绿化带宽度有限,其空间舒适度较差。

  (1)农场式绿道采用食用型景观代替传统观赏性景观,在生产方面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而人们参与生产活动的无序性,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秩序。

  (2)农业生产过程会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收获季节一些农用机械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且农业生产产生的垃圾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也会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

  (3)生产的农产品很难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且缺少便捷的运输方式。由于人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还会对食用型景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在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中加入农业景观元素,代替传统绿地及大面积水面,充分利用屋顶等建筑空间及道路边沿空间,增加景观的经济实用性,减少景观维护的费用,为农场式绿道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而农场式绿道的建设反过来可以推动居住区景观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及生产积极性。

  在城市道路建设时,将农场式绿道的理念融入其中,设置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留下足够的绿化隔离空间。

  依据居住小区、公园以及广场的不同形态,使绿道的布局与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布局相整合,利用不同的农作物作为景观,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经济效益。采用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农场式绿道,以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

  引导与维护农场式绿道的生产活动,使人们积极有序的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对产品的分配进行合理安排,鼓励居民参加农业活动,对其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教育,防止其对可食用景观的破坏,加强其保护农场式绿道的意识。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将农场式绿道纳入到规划体系当中。

  农场式绿道的构建可有效补偿城市建设造成的耕地占用,并构建本地的食物供应链,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膳食所需,同时降低对外粮食的依赖度,保证食物的健康新鲜。本地的食物系统、有机的生产方式与可持续的交通运输方式相结合,可大幅度降低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能耗及碳排放,减缓温室气体的增温作用,并对城市大量有机污水、固体废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减轻了城市垃圾处理负荷,这种废物处理方式远比集中处理模式更为环保、经济、有效。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场所,倡导一种新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上述有利因素及限制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场式绿道的构建是可行的,限制因素虽然很多,但只是缺乏一些政策及技术性的支持,并不是不可能突破的障碍,而且在适用型景观的生产和维护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改进以及对大众的科学教育,也是可以克服的。因此,农场式绿道在城市中是可行的。

  [1]姚 睿.广州市社区绿道可行性策略研究[J].绿道之窗,2012,(6):12~14.

  [2]李均超,徐 峰.基于VRM系统的农业观光绿道构建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72~79.

  [3]景 峰,王亚英.绿道网络在北京旧城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73~76.

  [4]刘 兰.城市居民热衷农业生产[J].环球视点,2003(8):8~11.

  [5]杨 锐,王丽蓉.垂直的农场―未来都市农业景观初探[J].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化发展战略,2011(10).

  [6]方志权.都市农业―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J].学术研究,2000(12):38~39.

  [7]宁超乔,徐培伟,邢记明.都市农业的城市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06(2):69~71.

  [8]王 云,周忠学,郭忠哲.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地理研 究,2014(6):1097~1105.

  [9]卢凌霄,李太平,吴丽芬.环境保护视角下的食物里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150~156.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近几年工作的推进,贵州省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起一批先进的设施,但其利用率仅有30%左右,如何在其闲置期间发挥潜在效益,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发挥以烟草种植为主,引领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安顺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针对现代烟草农业育苗大棚相对集中,育苗时间仅为4个月,育苗大棚将闲置近7个多月,烤房烘烤时间不到3个月,闲置时间9个多月的实际,为避免资源浪费,充分搞好设施的综合利用,在充分调研和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本着“两个利用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和为社会服务、树立负责任烟草企业形象的理念,把现代烟草农业先进基础设施进行综合利用推进到实施阶段,为加快安顺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通过两年现代烟草农业工作的实践以来,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矛盾的地方,一是现代烟草农业在投入与产出上不成正比,投入过大,产出过小,这只有通过长期才能体现其效益;二是现代烟草农业投入的先进的基础设施,其利用率虽然在烟草上起到较大作用,但从其综合生产效益来看,并不满负荷,易给社会造成一种负面看法;三是基础设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若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先进的设施,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为此,安顺市烟草公司从整个现代农业、体现烟草企业社会形象大局出发,通过整合各方的资源,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的总体思路:在以烟为主的前提下,通过烟草先进基础设施平台,拓展增收渠道,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烟水工程除了在烟草种植上使用外,对大农业的使用上也发挥综合效应,包括人蓄饮水、其他作物的灌溉、抗旱等。

  2、育苗工场利用在烟苗培育空挡期间,一是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景观农业的栽培应用,二是进行食用菌栽培,提高设施的综合生产效益。利用育苗闲置期间进行各种景观植物、蔬菜等的种植,前提是不得影响烟苗的育苗及病虫害的传播。

  3、烤房设施的综合利用主要是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增加烟农的收益。在烤房闲置期间,种植食用菌,待食用菌采摘完后,将其物料(或残体)作为第二年烟叶种植的农家肥,进行有氧堆积发酵,返还烟地,形成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良好生产模式。

  4、烘烤工场的利用作为烟农开展农村科技活动的平台(包括信息化服务、远程教育、培训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景观蔬菜种植情况安顺市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茶场育苗工场大棚总面积5232平方米,其中用于景观农业的为2个四连体大棚,1个三连体大棚,6个单体大棚,2个单体插地棚用于前期景观农业的育苗,总面积4584平方米。栽培作物有食用水果类和观赏瓜类,共计三十二个种类,多为高档的进口品种,集食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2、种植方式引进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滴灌等设备与无土栽培技术,由安顺市农科所提供技术保障,由烟草部门与安顺市茶场星火合作社联合进行管理,烟草部门抽派一名专人负责,在合作社聘请一名管理人员联合管理。栽培方法为:使用基质进行桶式和袋式两种无土栽培方式,在大棚侧面建总供养池一个,通过滴灌定时定量供给作物所需水分及养分。

  3、投入情况由烟草部门进行前期基础设备投入,目的是探索该项目的运作成本和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引导农民从事这项工作做好铺垫。景观农业用设备及物资都是直接从上海购进,共投入290157元(分3年摊销),其中,投入人工994.5个,金额31027元,设备物资投入250800元,其中栽培装置、栽培袋、栽培基质、灌溉设备、地布、铁丝和工具等可以连续使用3年以上,一次性投入201407元,3年摊销每年使用成本是67136元,加上种子、农药及人工,每年所需投入成本128550.3元。烟草给以合作社每月500元补贴,日常管理用工4名,视具体情况使用部分临时工。

  4、经济效益分析大棚无土栽培既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要求,景观农业所育水果口味香甜,营养价值高,多为宾馆、酒店、超市等高档场所使用,市场前景好,效益可观。观赏型瓜果品种繁多,色泽艳丽,美观奇特,经济价值较高,社会效益显著,共接待各级参观人员1万多人次;景观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市场估计总产值为166548.9元。种植效果见表1,我们在大棚种植了黄瓜1152m2,产量8608公斤,折合产量4981.73公斤/亩(与理论产量0.9万公斤尚有差距),按市场价格8元/公斤计,产值可达39853.84元/亩,仅此一项收入极为可观,其它作物也有不同程度收益。

  5、探索景观农业初见成效综合开发利用烤烟育苗大棚,在闲置期间发展景观农业,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温室设施利用率,帮助合作社及烟农走“以烟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景观农业所育产品,生产季节不使用化学农药,注重绿色、环保,特别符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需要,优势巨大,无土栽培不破坏土壤与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2)近年,在发展景观农业的6个多月时间内,4584m2景观农业大棚纯利润为37998.6元,因此项工作虽是初步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经济效益已初显。

  (3)景观农业是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体验、教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突出特点是生态优良、景观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4)景观农业的探索,对安顺市的育苗工场的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有利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有效增加烟农收入,拓宽了烟农走以烟为主的多种经营之路,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

  6、设施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综合基础设施应用上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问题。一是种植的各种蔬菜、瓜果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与预计的产量有一定差距,还有潜力可挖;二是种出的产品如果规模大后难以找到相应的消费市场,这是最大的风险;三是投入成本相对农民来说略高,农民也缺乏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四是尚未充分拓展出景观农业的效益空间。

  1、综合利用育苗工场,栽培景观作物把面积扩建到13184m2,净面积9867.52m2,并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一是把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多种种植经营探索项目,向上级申报立项,建立健全相应的生产模式和体系,以便于推广运用。二是逐渐把农民或合作社引入,交由他们经营管理,逐步甩脱由烟草部门大包大揽的境况。三是简化一些设备和操作工序。目前,我们已与上海农科院、山东农大合作,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在育苗池底部,预埋了相应的已发酵好的有机肥,待育苗完成后立即栽培景观作物。同时,把滴灌改为浇灌或喷灌等,进一步减少投入成本及用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在育苗综合应用的场地设置服务窗口,引导学校的学生参观学习,或者作为观光休闲场所,收取一定的费用等,增加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

  据专家研究我国的乡村旅游早前已经形成了五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古村落的开发;四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虽然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开发的前景也十分喜人,但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旅游结构、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可以发现乡村旅游活动主要还停留在观光、采摘等满足游客物质需求的层面上,大部分游客只能依靠打牌、聊天消磨时间,缺乏娱乐休闲项目,游客重游率低。

  二.农村城市化,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陷入两难。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游客要求村民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氛围;另一方面,不管是对乡村本身的发展还是农村人来说都有走向现代化,迈向城市化的冲动。乡村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如果一味追求光鲜就舍去了原有的农村风貌使得最受游客青睐的乡村风貌、乡情野趣受到破坏,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大打折扣。

  三.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混乱。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大多数乡村旅游均只停留在简单的“住农家屋、吃农家菜、享农家乐”的层面上,形成了一种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卫生状况差。城市周边的乡村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卫生习惯以及卫生设施差的原因,乡村旅游的卫生状况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以水乡风情游为主要特色的苏州,水质差、水污染严重以及成为苏州旅游的一大污点。

  虽然农村旅游发展停滞不前,但是城市农场的建设却表现得朝气蓬勃。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城市农场中的分支社区支持农业(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已经进入中国的国土,社区农场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国内廊坊、天津、成都等地都已经建立起这类互动式社区农场,安全、新鲜、便捷的特点深受都市人的喜爱,市民既能通过网络下单的形式每天获得农场由专人配送的最新鲜的蔬菜、农副食品,又能在周末到农场进行聚会放松身心,体验田园农耕的快乐。社区农场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带动了周边农户按生态方式种植蔬菜,对其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几年前社区网站“开心网”中“开心农场”的风靡一时,CSA的升级版,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已经以城市农场的形式悄然进入城市人的生活当中,转型的“开心农场”一般以农业生态园的形式集休闲、采摘、观光、认种认养为一体,规避了原先农村旅游单一的模式,顺应了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是现代旅游、旅游服务与农场经济三者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一方面会员制的城市农场中,可以认购土地来载重自己喜爱的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也可以认养家禽家畜,在平时,会员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关注自己认种的作物,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农场进行互动,及远程操控;在周末,会员们可以驾着私家车亲赴农场,体验难得一试的真实农村劳动体验,一家人体验种植的乐趣。另外由于农场既有垂钓、挤牛奶、骑马、农家乐、烧烤等有趣的农村体验活动,又有野营、室、KTV、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彻底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农村旅游形象。在这里一家人远离喧嚣的城市,协作劳动,体验丰收的喜悦、打造家庭的和谐与温馨,即让儿童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童年生活,又让夫妻间通过劳动增进了感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际农业政策环境和国际农业市场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国际农业市场接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其前身为珠海县(后改市)农科所,成立于1963年,最初主要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特区以后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在市区的1千多亩试验田被无偿征用,市府只在城乡结合部梅溪村划出247.9亩荒坡地,补偿10万元。珠海农科人发挥特区首创精神,积极发展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工程为重要手段的高科技生态农业,主要从事蔬菜、禽畜、瓜果和花卉等科研、生产,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基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土栽培的“神话”,北瓜(新疆哈密瓜等)南移的奇迹,使珠海农科中心成为农业线的一面旗帜,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贵宾的参观访问,中央领导的亲临视察,兄弟省市的组团考察……成为我们搞旅游的外在诱因;而珠海被评为“旅游城”后,市旅游局亦在寻找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他们亦把目光瞄准了梅溪科研基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珠海市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农科奇观”即告诞生。我们认识到农科单位如果不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束缚,就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面向市场,走科研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道路。而农业高科技资源不但是生产资源,其形成的奇特的生态景观和本身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几年来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亦证明了这一点。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水果美食品尝、农事劳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乡土文化欣赏、购物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⑤地域限制小,形式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或园林建筑等旅游资源分布的限制,而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等地,只要稍加开发就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1、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生态旅游农业,已登上大雅之堂,它将成为旅游业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传统农业生态旅游给人是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而现代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带给人们的则是不可思议的神奇世界和无可抗拒的巨大诱感力和吸引力,因而则更具发展前景。难怪有不少港澳游客来了五六次还想来。与主题公园景观相比较,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则更富于创意与变化,一年四季均可推出新的旅游吸引物。

  开展农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通过社会各层人员的观光、旅游,可更好更广泛地普及良种良法等农业科技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参观者的科技和环保意识以及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

  农场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旅游对象,利用农场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及农场生活发展休闲农业的旅游方式。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家,遍布祖国各地的农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国有农场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突破我国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还将有效地促进国有农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场竞争力,打造由农业生产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

  我国于建国初期形成的大量国营农场,不仅安置了大批转业官兵、城市知识青年和内地移民,屯垦戍边巩固国防,而且开发了大量土地资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有农场长期的经济结构单一,历史包袱沉重,农场的发展举步维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农场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已不能适应形势。加之近年来企业积极减员增效,农场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对我国国有农场资源进行深层次综合开发已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农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优化农场生产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将我国单一性生产农场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既保留原有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是国有农场开拓发展的新思路。开发农场旅游还可以有力地宣传各大农场农业生态特色,树立农场下属企业的形象及其产品的市场开拓,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获得农业、旅游业的双重受益。如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发挥其独特的热带风光和温泉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创建华侨旅游度假城,吸引外资兴建宾馆酒店35家,2003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当年该场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占农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

  因此,国有农场应审时度势,重新定位,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增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业的信心,逐步树立起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的新观念,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场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的双重收益。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我国农场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国有农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景观类型多姿多彩,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资源类型应有尽有,各类部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分布广泛。一些大中型国有农场还拥有独具特色的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农业旅游观光项目丰富,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我国国有农场居民一般集中住在场部附近的职工住宅新村,居住密集度高,规划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时,若对农场的居民点,高坡地与宜耕宜林荒地加以利用,更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成本。由于国有农场集约经营机械化水平较高,农场的基础建设较好,在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村小别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都作相关性开发,大大降低了农场旅游开发的成本。

  员工文化素质较高由于我国农场大部分都属国营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0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农场职工文化水平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各类科技人员占农业职工总人数7%,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近四成,员工文化素质较农村总体水平要高,管理层次也较高,这为我国农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科技实力较强国有农场拥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和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综合机械化程度较高,拥有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以商品生产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发挥着高科技农业的示范作用。近年国有农场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开发新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等体现着国内现代农业的先进水平,先进的电脑遥控灌溉技术、独特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等都是发展农场旅游的重要资源。

  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的状况不同,国有农场具有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产业、产品结构水平低,种植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仅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流通和满足系统内消费方面,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空间联系不充分国营农场一般是在荒远地区随着开荒种地而逐步形成的,距离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远,与外界联系不充分。又因行政管理的不同,很难与周围大中小城市加强合作,由此导致国营农场空间联系的自我封闭性,影响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使农场旅游与周围相邻旅游景点的联合营销存在一定的障碍。

  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国营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的根深蒂固的农场管理观念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管理观念上求稳怕变的思想比较严重,经营观念上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质量,缺乏市场、贸易、现代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与官本位的干部激励机制,使农场领导乐于追求近期目标而忽视长远发展,对农场旅游开发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以开发旅游促进农场发展的思想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国内目前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乡村以及高新农业园的旅游发展上,而对我国丰富的国有农场旅游资源,却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上的不足,在国有农场旅游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个,土地总面积3922万公顷,农场企业遍布祖国各地,旅游业作为国有农场新兴的第三产业初具特色。目前,农垦全系统拥有旅行社20家,在全国风景名胜地区和各大中城市兴建了300多家宾馆、饭店、商贸旅游大厦,初步形成了包括饭店旅馆业、旅行社、旅游交通业、旅游商品业、旅游娱乐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年营业收入20多亿元。各垦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等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旅游项目,形成了具有农垦特色的旅游业。全国国有农场资源较为丰富的黑龙江、新疆、海南、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农场旅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八五三农场等,利用其国内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光度假、人文考察、休闲购物的旅游天地。新疆农垦利用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积极发展农场旅游,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农场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广东光明农场、华侨农场等则依靠旖丽的热带风光、地热矿泉和浓郁的侨乡风情开发农场旅游,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我国在开发国有农场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存在着部分旅游企业的素质不高,旅游产品单一、配套旅游设施不足、资金供应紧张等问题。很多农场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缺乏旅游管理的能力与旅游服务意识;目前的农场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以垦区农业资源特色为主的现代化农场观光,卖点较为单一;资金不足也是我国农场旅游开发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很多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由于后续资金的不足而处于停建状态。

  政府主导借鉴世界各地成功的农场旅游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国有农场旅游的开发整体上应该以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主导进行规划,将旅游观光农场作为政府优先项目,辅导农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提供专业的服务。当地政府也应重视对国有农场旅游开发的规划与指导,不仅重视硬件的投入和建设,也重视软件的配套。例如深圳光明农场的旅游开发规划已纳入深圳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海宴华侨农场也被列入省旅游扶持重点,为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同时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对农场旅游观光项目提出各项要求,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农场在运营、顾客服务、农场内外部环境、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达到以发展旅游带动农场经济发展的目的。

  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将为旅游开发把握好总体方向,是科学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在国有农场旅游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农场旅游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既要考虑国有农场本身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与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合理定位,创新求异。国有农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市民亲近自然、放松休闲的大众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产品开发要品味高价位低,面向大众。农场旅游发展应充分利用农场现有各类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合旅游产品,形成“一场一品”或“一场两品”的经营特色,以该品为核心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产品,避免产品雷同。例如可以开展专题旅游设计,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时令节气如桃花节、荔枝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加强培训与管理尽管我国国有农场职工的文化素质总体要好于一般的乡村农民,但发展旅游业毕竟不同于以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场产业,旅游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农场职工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农场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国有农场整体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农场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促进农场旅游健康和谐发展。

  大量国内外农场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农场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对国有农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国有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发展。国有农场发展旅游业由于其经济、资金、客源的种种限制,更应坚持深度开发,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更具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农场提供的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农场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农场生活的度假休闲游。农场旅游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主题,例如采草莓、插秧、骑马、挤牛奶、剪羊毛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区域,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品尝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达到休闲娱乐的效果。

  租赁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农场旅游发展的新形式,是指设计由农场提供农地,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场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租用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农场度假时亲自种植作业,平时则由农场代管。农场还应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与指导人员,帮助游客协助农事操作,提高农场的度假休闲效果。

  将国有农场的高科技产品与旅游相结合推出的休闲项目,是目前农场旅游发展新的趋势。例如深圳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生物链生态昆虫农场,带给了游客一个全新的感受。农场里开辟一块地方展示良性循环高速发展的农业生物链:如饲养一群鸡,鸡粪通过蚯蚓来分解成肥料,肥料再用来种植蔬菜,蔬菜除供人食用外还用来喂鸡,所有农场里的垃圾都将通过饲养昆虫来分解,形成生物链循环再利用,这一新型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到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基地教育基地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场经营形态。农场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颇具教育内涵。国有农场应与各旅行社及有关学校合作开展学生春游、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了解各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农场可以开放牛栏、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设施,供学生和游人免费参观。游人可以完整地了解奶制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参观,也是一次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受教育过程。参观游览农场博物馆,也是让青少年增长教义的良好途径。2004年国内第一个记录和展现“向大海要田、向荒滩要粮”围垦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农垦博物馆在上海五四农场动工兴建。农垦博物馆集教育、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通过实物、照片和文字材料,原样展示知青们的工作和生活,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位于新疆石河子农场的军垦博物馆,通过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游客通过声、像全景目睹当年军垦战士进军新疆、剿匪、垦荒造田的宏大历史场面,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知青返乡农场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奔赴祖国各地农场下乡锻炼,农场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第二故乡。我国有近千万知青,如今的他们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有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是开发国有农场旅游客源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将他们的旅游潜能激发出来,会对开发国有农场旅游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知青旅行团队可以采用列车往返、分连队下乡、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自选项目旅游的方式设计整体旅游方案。知青返乡游是我国农场旅游的独特形式,农场应积极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客源,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为国有农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组景观建设、农业生产和观光的一个新形式的园林艺术,它是农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一定程度的产品。今天,是一个辉煌的工业文明社会,但它失去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繁忙、两旁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在乡村泥土、风吹气息、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和新鲜的绿色食品对现代都市人们构成强大的诱惑。旅游农业在当今文明社会的出现,是现代都市生活期待已久的主题。

  根据经济条件、当地气候条件、民俗习惯等差异,现代农业园的规划经营模式出现了很多种形式,从而使现代农业园的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现代农业园的类型划分,国内外存在很多的方式,基本上按照开发的内容不同、功能的定位不同及旅游者活动方式不同、区位分布不同等几种分法[1]。

  可以分观光农园、创意农业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农业科技园、花卉植物园、森林公园、民俗旅游、农业公园[2-3]。

  1.1.1观光农园。是在城市近郊或风景点附近开发特色果园、菜园、花园、茶园、渔场等,供游客观光游览,入内进行以采摘、垂钓、品尝等围绕农产品设置的项目为主的农事活动,主要以享受田园乐趣为目的。

  1.1.2 创意农业园。是以“创意农业”为核心,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创意农业生产与创意农业旅游为主要功能,运用创意思维,整合农业资源,挖掘农业文化内涵,融创意农业生产、展示、创意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园区。创意农业观光园一般具有制度动力模式和自组织动力模式[4]。

  1.1.3 市民农园。由政府或农民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业用地规划为若干小区,出租给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区。这些园区规模比较小,大多数位于交通便利的近郊,规划也较简单,主要服务对象是一般城市居民。

  1.1.4 教育农园。是主要面向青少年的休闲农园,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体现农业科普教育职能。

  1.1.5 农业科技园。这类休闲农业园是农业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向游人展示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1.1.6 花卉植物园。花卉生产、苗圃等农业生产用地为基础,汇集多种花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外重要农业植物种类的场所。

  1.1.7 民俗旅游。指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地区,利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地方习俗和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作为农业观光活动的内容,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农业观光项目。

  1.1.8 农业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管理方法,把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休闲游憩和文化教育相结合,建成以当地农业景观为基础的综合性观光园区。

  1.2.1 城郊型农业园。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是指距离都市中心20km以上100km以内,利用园区当地地域特色,将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农业资源、农副产品销售和展示、农业科技运用等融和在一起,交通便捷,以多个人中型城市为土要的客源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集生产、示范、休闲观光旅游、娱乐游玩于一体的园林表现形式。

  1.2.2 山区型农业园。距离大城市 20 km以外,但交通便利;以多个大城市为目标农业基础较好,地貌类型齐全;能以独立完整的自然景观为依托。

  现代农业园的景观类型的主题亦称“主题思想、主体基调[4]”,农业园景观设计之前首先确定规划主题, 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项目建设的目标、构思、人文要素对现代农业园环境、风格的确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总体布局中将空间组织、专项规划、材料等要素到具体的规划方法中,从多角度思考凝练出鲜明主题。现代农业观光园常见的主题景观类型以及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5]。

  通过对长沙周边农业园选址和车程距离的调查,发现部分农业观光园在景观选址方面过于集中、粗糙。很多农业园过于盲目的追求利益,一窝蜂的选址在相离很近的单元。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农业园多半局限于餐饮、室内休闲娱乐、垂钓三大部分组成,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不明显,导致农业园的功能发挥受到很大的影响。功能分区不明显,导致农业园区的农业生产功能和观光旅游功能相互模糊,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又不适合农业观光游览。所以,现代农业园在景观设计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明确各区承担的功能及用地性质才能给现代农业园带来最大的综合效益。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己跨过30个年头,时间不短,但总体上还不成熟。目前国内属于农业观光性质的农园较多,发展良莠不齐,根据长沙周边地区农业园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园景观存在主要问题:选址过于集中、 功能分区不明显、景观特色不凸显。

  1 李志元.嘉峪关市观光农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6)

  2 王浩.农业观光规盼与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6)

  3 李保印,周秀梅.农业观光园:2I世纪的新型生态园林形式[J].中国林业,2001(8)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农产品已经迎来黄金牛市,而各类农产品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上涨趋势难以改变,这势必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带来极大帮助。事实上,这也是今年以来农业股走强的最根本原因。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农业股的牛市格局是刚刚拉开序幕,还是简单的板块轮动?面对已经高高在上的股价,投资者的热情是否“好高骛远”?

  回到2007年,由于猪肉、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大幅上涨直接推动了CPI的上涨。尽管农业股一直被看作是抵御通胀的上佳选择,但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板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且受政策、行业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普遍给予农业股较低估值。进入2008年,在雪灾发生之前农业板块基本上处于“休眠期”。而恰好是由于雪灾――这很偶然的因素,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农业板块也犹如火山爆发,扶摇直上。

  在此轮农业股行情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除了农业类上司公司其他支农行业也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大放异彩,如冠农股份、盐湖钾肥、敦煌种业、隆平高科等等。由于生产成本上涨是农产品上涨的牢固根基,那么农产品商品牛市伴随的将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因此,为农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资料提供商才是农产品商品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包括动植物保健、种业、兽药、疫苗、化肥、农药等。这些行业的商业化程度一般都很高,能够拥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农产品涨价带动种养殖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直接带动粮食种子、化肥、农药以及疫苗、兽药等动物保健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些细分的子行业将因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价而持续获益,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首选。申银万国在最近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农产品牛市将显著拉动化肥景气上升,推动化肥需求增速提高;全球氮肥、磷肥向资源富集地区及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中东、北非是主要增产国,美国产量逐年降低,产能转移过程中产能关闭与新建节奏不匹配导致供给出现阶段性紧张;钾肥的资源与现有富余产能垄断、新建产能长周期导致08-09年供应仍然偏紧。从一个较长时间的趋势来看,在农产品牛市的背景下,国内化肥价格在未来几年应该是一个上涨的趋势。因此选择农业行业时,农资中化肥、农药等也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再放眼到全球,农产品牛市具有长期性。来自国信证券分析师的邱伟、张剑锋指出,推动农产品牛市主要有三点因素:首先,全球农产品供应增加潜力有限。粮食的增长是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目前来看,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并不乐观,发达国家由于开发已经非常充分,耕地面积的扩大已经非常有限,而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其次,农产品的能源属性促进需求增长。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而油价高涨使得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替代能源兴起,由此拉动了农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耗尽及每桶破百美元的高油价,让世界不得不探索生物能源、绿色能源等新型能源,而农产品的能源化正为解决能源危机找到了捷径。据报道,全球燃料酒精产量在2002年后出现了“井喷”,以美国为例,燃料酒精产量以超常速度增长,并于2006年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一大酒精生产国。2007年美国为生产1800万吨燃料酒精消耗了玉米5400万吨,占其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预计今年酒精用玉米将达8400万吨。而给予燃料酒精生产商、加油站及消费者各种税收、补贴优惠的美国,还在2007年底由布什总统签署新《能源法》,将2022年生物燃料目标预定为1.23亿吨。

  最后,生物质能源紧俏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生物质能源的兴起,使传统的粮食出口国对粮食的国内需求扩大,减少了出口量,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而生物质能源作物收益较高,使得农民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到能源作物的生产,使得竞争作物的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涨,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带动全球农产品进入上升周期。

  而从基本面分析,此次农业股集体发作主要是基于我国农业行业宏观基本面已经趋于向好。其中联合证券的观点就很具有代表性:08年1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十个1号文件,其核心内容是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确保08年农产品有效供给,该文件明显对农业板块基本面构成实质性利好。与此观点相同,中信证券也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业中上游各子行业景气以及新农村建设相关子行业景气都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将步入上升通道:以生物能源为首的工业需求将拉动粮食消费大幅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带动粮食的食用和饲用消费持续增长,导致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偏紧;而粮食生产的物质投入费用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也都导致需求及成本的持续上涨。因此,从长远来看,农产品持续上涨的根基牢固,农业生产形势也持续向好。三元顾问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国内农产品价格正处于长期大牛市的开端,农业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国内国际流动性泛滥,国内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紧平衡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当今大农业之繁荣局面,与政府的支持、引导甚至调控作用密不可分。受益于此,该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良性、有序的循环当中。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既体现在对粮食生产大局的保障和支持,也表现于对市场波动的平抑与调控。一个最新的例证是:农业部近日出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强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新能源,要保障口粮供应并注重规避能源市场风险。该政策导向仍将对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市场分析人士对农产品未来将进入长期牛市这一看法达成一致,但多家机构分析农产品涨价对各子行业的成本压力和收入增长影响程度不一,会使它们的景气程度出现分化,农业牛市并不会惠及所有的行业,更不会出现农业股都是金股的情况。

  来自上海证券的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郭昌盛就认为,“多数个股股价仍被偏高估。虽然农林牧渔类股票的涨势在2月份有所放缓,但仍未回到合理区。”他认为,该板块月度涨幅和换手率分别较市场水平高出9.5个和33.3个百分点!同样,食品业、酿酒业的走势虽基本与大盘同步,但股价水平仍偏高。个股除了上月已大幅领涨的中粮屯河、冠农股份、新农开发、新赛股份、敦煌种业等继续超涨外,糖类股以南宁糖业为首的个股也大幅领涨。与其余大多数同类股有所不同,上述个股涨幅过多,目前价格适中或仅略有吸引力。但是,更多的同类股则完全没有投资吸引力。

  联合证券在谈到该问题时观点更为明确,联合证券认为农业行业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明显,而各行业的景气程度影响也大不一样。在选择机会时投资者应该区分对待。可以关注以下三类公司:1)拥有稀缺性土地、海洋、林木资源的种养殖业;2)受下游行业景气程度上升带动,需求量和价格同步提升的农业服务业;3)具有强大成本转嫁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农业板块今年以来上涨近30%。农林牧渔板块的48只成份股中,今年以来处于上涨状态的有38只,占80,其中涨幅在50%以上的有10只,资金流入明显,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达1000点。于是我们有投资者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如今的农业股是否还会上涨,还有多大空间?是否可以“好高骛远”?

  但我们在整理了大多数机构的观点后发现,虽然行业被长期看好但多数机构并不愿意给予农业行业过高估值,认为短期农业板块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乡村旅游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受广大城市居民欢迎的新型的旅游形式,它不仅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众多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乡村旅游节奏舒缓休闲、民风自然淳朴。

  蚌埠市位于淮河中下游,安徽省北部。淮河穿城而过,因古代盛产河蚌,故有“珍珠城”的美誉。蚌埠市现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和怀远、固镇、五河三县。蚌埠市交通便利,蚌埠火车站为安徽3大一级客运站之一,蚌埠港可四季通航,省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蚌埠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3年,蚌埠市现有旅游乡镇14个,拥有禾泉农庄、香雪度假村、红塔生态农庄、天河渔乐水乡等12处农家乐,其中星级农家乐10家,分布于全市的各个县、区及乡镇。这些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显示出其本身发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主题农庄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农业观光为一体,以垂钓、参观农庄、种植农作物、乡村特色食物等都吸引着不同年龄层次的旅游者。如在蚌埠禾泉农庄内可设立“我的菜地”、“认养树木”、“采摘节”等活动,满足了久居闹市的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田园生活的需求。

  乡村民俗由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有很大差异,其实施的手法也各有不同,在呼吸清新的乡村空气的同时融入当地的民俗,能给旅游的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天河渔乐水乡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它的花鼓灯艺术在国内外都是独树一帜的,我们要把它做的既有文化又有体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花鼓灯的魅力。

  乡村俱乐部是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高级会所和信息中心,同时它也向乡村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者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乡村俱乐部享受到一体化服务。自驾车群体旅游也可以通过订购乡村旅游线路获得自助式全程服务。

  度假村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而庄园这种形态的旅游呈现形式,在欧洲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

  参与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旅游者能亲手制作农产品,亲手参与农作物的耕作,亲身经历乡村的某些民俗,触及到他们灵魂深处的东西,让他们留恋忘返。这种参与式的旅游开发模式适合蚌埠所有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各景区可结合自身资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游客能愉快地参与进来。

  乡村度假产品:蚌埠四方湖景区是千里淮畔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园林之乡、花卉之乡、美食之乡、休闲胜地,四方湖春观梨花似雪、夏眺稻浪如茵、秋听雨打残荷、冬插腊梅入瓶。本系列产品可以开发周末节日度假游、家庭度假游、集体度假游、疗养度假游、学生活动夏令营、写生摄影、春游冬游等。康体养生产品:蚌埠沱湖湿地风景区,是皖北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古色古香的沱湖旅游码头和长城般的绵延百里的沱湖围湖大堤更是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以渔场牧场为主,开发日光浴、划船捉鱼、垂钓、骑马、散步、远足等。租赁农业产品:将地分成标准的小块,出租给游客,让游客选择要种的农作物自己耕种,收取一定管理费平时可代为管理。如在禾泉农庄设有“我的菜地”项目,游客自认一块地,在里面种植蔬菜或植物。

  花鼓灯艺术:作为花鼓灯艺术基地的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优势,可以在当地组建“中国花鼓灯博物馆”、“中国花鼓灯研究工作室”,恢复主要表演场地打谷场、篝火玩灯场、祭祀场等,建设冯派花鼓灯陈列馆、花鼓灯传习所、农耕文化展示馆。还可制作花鼓灯表演道具供游客收藏纪念。

  双墩文化:双墩遗址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划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内容,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可建立双墩新石器博物馆,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出土的陶器,推算演示双墩人当时的生活情景。

  禹墟文化:建立禹墟博物馆,将展厅分为影视布展区、文字照片布展区、实物布展区三个区域,其中影视布展区主要以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的形式向参观者介绍历次禹墟考古发掘的过程、成果、禹墟的历史定位的情况等,供参观者近距离观赏和接触。

  特色餐饮产品:蚌埠特色饮食众多,以奶汁肥王鱼、朱洪武豆腐、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焦炸羊肉为代表的特色菜肴;以烧饼夹里脊、雪园小吃、蚌埠大蚂虾、湖沟烧饼等风味小吃;还有怀远大石榴、沱湖牌螃蟹等,都是誉满淮上的美味;还有天井湖曾被列为皇室贡品的银鱼。对这些产品进行不同的加工,不但可以让游客自己品尝,还以携带回去赠送亲朋好友。

  纪念品:蚌埠玉器加工技艺享誉海内外,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玉器加工销售中心之一,玉器、奇石、仿古青铜器、古玩陶瓷、盆景等工艺品汇聚,如杨氏微雕艺术炉火纯青,享誉海内外。这些产品的开发,可以满足广大游客收藏需求。

  主要卖点是“漫步绿洲小道,桃林梨园赏花”。香雪度假村在每年春暖花开时节,茂密的梨花满园绽放,似漫舞的飞雪俏立枝头;固镇梨园山庄有观光果园340亩,梨乡雪海、樱桃情缘,园艺趣味浓厚;五河现代牧业是独具皖北特色的现代牧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为一体,游人前去踏青、游玩,流连忘返、乐在其中。(2)线路:天河渔乐水乡(古涂山氏国遗迹)禾泉农庄景区(体验农耕)四方湖景区。主要卖点是“攀登涂山主峰,俯瞰淮岸榴红”。天河鱼乐水乡景区是以古涂山氏国遗迹和田园风光游览为主的景区,自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悠久;禾泉农庄是以农业为主题的庄园;四方湖景区自然景观独特,有湖光艳影、湖光水韵、芦荡迷宫等10多个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3)线路:红塔生态农庄(西瓜、水蜜桃、葡萄)四方湖景区(鱼米之乡)三汊河湿地(动植物)。主要卖点是“体验乡村生活,采摘桃李瓜果”。红塔生态农庄这位于蚌埠市著名的瓜果之乡――李楼乡,李楼乡是皖北地区,夏可尝瓜,秋可摘果;四方湖水美景美,特色美食资源丰富,有水产品80多种,螃蟹、鳜鱼、青虾、鸭蛋、土鸡等享有盛名;三汊河共有湿地珍惜动植物资源丰富。(4)线路:禾泉农庄景区(怀远石榴、梨)沱湖湿地风景区(中华十大名蟹―沱湖螃蟹)天井湖旅游景区(集水乡游、农业游、宗教游、文化游、红色游为一体)。主要卖点是“乐游果园尝新,舟摇秋水品蟹。”沱湖四季分明,自然景观独特,是皖北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批发基地。沱湖螃蟹“青壳、白肚、金爪、褐螯”,以黄满、肉丰、味美,在同类水产品中独树一帜,先后荣获“蚌埠市名优农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十大名蟹”等称号。

  (1)魅力城市线路:花鼓灯嘉年华淮河文化广场蚂虾街淮河商业街珠园红塔生态农庄禾泉农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