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中华会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02 19:06    文字:【】【】【
摘要:首页.「中华会注册」.首页 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 2、在一般情况下,大棚蔬

  首页.「中华会注册」.首页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

  2、在一般情况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与钢为主的结构骨架,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这样一个简易结构就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达到大棚内需要的保温效果。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本地某蔬菜种植场为研究对象,具体涵盖了黄瓜、豆角、西红柿、茄子和西葫芦等多种类型的反季节蔬菜。而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主要选取其中一个面积为4亩的西红柿大棚为试验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其在接受种植过程中及种植结果情况。

  将所选的实验研究大棚和常规大棚做对比种植,其中的对比大棚依旧采用该地常规的西红柿大棚种植技术,对所选实验大棚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然后对比其同其他常规大棚种植的产量,具体的反季节大棚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

  合理选择蔬菜品种。在计划西红柿种植之前,要结合当地市场对于西红柿的需求品种、需求量等来合理选择西红柿种植品种,尽量选择那些具有高经济效益,且市场需求量大的西红柿品种;同时要结合当地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类型和规律来尽量选择一些抗逆性强和抗病性强的西红柿品种,一般选择抗病毒性强和耐热性好的品种来作为夏秋季节的栽种品种。

  计算施肥量。为了确保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的质量,需要结合本次所选西红柿品种的种植情况来合理选择经济条件适宜的肥料品种及用量,同时还要做好施肥的时间和方法管控,确保其可以满足西红柿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具体需要结合土壤肥力和西红柿出产量来合理计算出施肥量。

  (3)在施肥的过程中,要避免亚硝酸和氨等气体引发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的中毒问题,这就需要在施肥的时候要先进行发酵处理,使其可以呈现腐熟状态;尤其是在施用鸡粪的时候,要保持其保持高程度的腐熟状态,切不可在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L期将肥料堆放在大棚中;可以一起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来达到增加西红柿种植产量的目的。为了确保所选基肥使用过程中所用有机肥的质量,要将其提前一个月在大棚土壤中施用,且实际的施用量需要控制在大田施用量的1~1.5倍,每667O施用5000~7500kg,且需要采用逐层深耕,确保大棚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质。考虑到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中没有优质农家肥,此时可以使用复合肥,具体用量为每667O施用75kg~100kg;要将肥料充分添加到土壤中后方可进行翻耕整地施工作业,确保土肥可以满足西红柿种植的生长需求,同时结合不同的西红柿生长期,要适当地调配一下土壤中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的配比,确保西红柿可以健康成长。

  (4)合理灌溉。鉴于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土壤湿度,西红柿和丝瓜等具有较强耐旱性植物的根系需要深入较深的大棚土壤地层,此时可以适量地减少灌水次数以及用量;同种植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对于土壤的湿度也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西红柿的苗期根系具有较弱的吸水能力,此时对大棚土壤湿度具有较高要求;在西红柿发棵期阶段,为了促进西红柿根系的发展,需要注意控制用水量;而在西红柿结果期阶段,不可施用过多的用水,确保表层土的湿度可以满足西红柿的生长需求。

  (5)加强种植管理。首先,可以在西红柿叶面喷洒一些营养素来进行抗寒。鉴于冬季外界环境的气温比较低,光照强度也比较弱,此时西红柿的根系吸收能力也比较差,此时可以在叶片上适当地喷洒一些光合微肥来补充西红柿根系营养比较差所引发的缺素症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驱除病虫,提升西红柿植株抗寒性,缓解碱性萎缩问题,此时可以借助100~300倍液来抵抗严寒。其次,要做好晴天的放风炼苗处理,此时需要在晴天上午棚内温度高于32℃的时候进行放风处理,以便缩小室内外温差来确保西红柿植株茁壮生长,避免出现冻害和闪苗等病害;再次,要及时在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关实验统计表明,碳、氧对西红柿等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例为1:1,此时作物对碳、氧比的需求比例为30:1,但是当前的许多大棚种植用户常常忽视碳对于西红柿等的种植作用。

  反季蔬菜实际上就是只能够在特定时节才能成熟的蔬菜也可以在其他季节进行种植,从而可以实现蔬菜的全年侯种植。而大棚种植技术则是在此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的蔬菜种植基础。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知:在经过一段时期种植后,接受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蔬菜产量相较于常规种植产量高出33.5%。由此可知,通过实施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蔬菜种植条件,大大提升蔬菜种植的产量,值得在蔬菜种植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1] 宋汉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2015,12(21):47-48.

  [2] 张显奇.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7(12):93-94.

  蔬菜种植的基础在于品种的正确选取,无论是大棚蔬菜还是小型蔬菜的种植,优良适宜的品种都是种植蔬菜所必不可少的。而品种的选取我们主要专注于两个字,即“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对于地域与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性,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水文,这些具体的种植环境都会随着蔬菜品种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蔬菜品种的选取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品种选取,在进行品种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蔬菜的有效种植。

  当然,蔬菜品种的选取也会因其种植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其品种的选取还要从经济效益出发进行考虑,我们一般选择经济价值高、季节差异大的品种,这有利于提高蔬菜的反季节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对于保障成长过程中的蔬菜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和切断病菌通过种子进行传播的路径,同时,种子的消毒也可以起到预防苗期病害的作用。种子消毒一般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进行。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能够保证蔬菜的成长环境的安全。地下虫害是影响蔬菜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播种前应该用辛硫磷拌细干土或者细沙来杀地下害虫,从而防止地下虫害对蔬菜生长的阻碍;其次,在起垄后,也应该使用多菌灵、普力克等杀菌剂在垄面和土壤中进行施撒,以避免苗期的病害产生。

  第一,要注意种子的播量和播种深度,现存的种子播种问题较为普遍的一点就是播量少的问题,大多数蔬菜种子都比较小,如果播量太少,种子的顶土能力弱、出苗少,蔬菜苗就会出现出苗不齐和缺苗断垄的现象,所以在播种时要增大播种量,以保证蔬菜产量。

  第二,放苗技术和应注在意的要点。放苗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适时而变,一般参考的因素有气温、天气,在高温时要注意及时放苗,一般在下午4-5时为最佳放苗时间,在放苗时要将孔开大些,从而帮助膜内的散热的过程的进行,也可以在膜表面喷水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而在低温天气,放苗的时间一般选在晴天上午的9-11时,开孔要适当小一些。

  第三,施肥分析。目前,有很多农民会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力使用随水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但这样的方式会引起肥料挥发和肥效降低的问题,所以是不科学的施肥方法,我们一般建议将肥料埋入土中进行追肥,这样能够避免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效。而施肥所用的肥料一般使用无公害有机肥,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再根据情况进行其他肥料的选取。

  在进行蔬菜灌溉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进行不同的灌溉。在种子发芽期,由于这时作物需水量较多,所以要加大灌水量;而在根系生长为主的时期,一般少灌或不灌,因为根系的生长要求湿度适宜,所以水分的保持以中等为主。在始花期,采用先灌水后,合墒中耕的方式,以满足这一生长期对于水分的高要求。其次,灌水也要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分析,一般以土壤墒情为主要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缺墒时要及时灌水,合墒时则中耕保墒,在黑墒时则要注意进行排水。合理的灌溉是保障作物顺利生长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在作物种植以及养护的各个阶段做好灌溉工作,帮助作物顺利生长。

  病虫害的防治是蔬菜种植的重点,也是难点,这贯穿于蔬菜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是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部分。我们将对蔬菜种植中出现的具体病虫害类型、症状及其治疗进行介绍。

  这一病虫害主要出现在白菜类中。其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并不断扩大和扩散,最终叶片干枯而死。对于这一病虫害的预防,我们建议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肥料的加强,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对于出现该病害的作物,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治疗。

  该种病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山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而要预防该病害,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第一,在选种时选取抗病的品种,第二,要注意对病菌源的远离和切断,第三,减少和禁止棚内带白粉病花卉的培养。对于该病害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

  甜辣椒疫病出现在茎、叶、果实等各部位,多呈现软腐的症状,例如在苗期幼苗茎部呈现的水浸状的软腐,这种软腐多呈暗绿色。要有效预防该病害,首先要避免辣椒与瓜、茄果类蔬菜连坐,其次,要使用无病的新土进行育苗乙方感染病菌,最后,要时刻进行观察,加强田间管理。

  菜青虫是蔬菜种植中最常出现的虫害之一,它又名菜粉蝶,幼虫多为青绿色,而成虫多为黑体粉翅粉蝶。幼虫是蔬菜的主要威胁,它们通过食叶而蔬菜造成危害,轻者菜叶出现孔洞,重者则菜叶全部被吃光,该虫主要危害的作物是花椰菜、白菜、青菜、油菜等。所以,面对这一虫害,我们要在其幼虫时期就进行防治,主要包括利用速灭杀丁、蚍虫林、扑虫精或者敌敌畏等药物进行防治。

  蚜虫也是主要的蔬菜虫害,对于蚜虫,我们一般使用抗蚜威、扑虫精喷雾等进行防治。

  结语:蔬菜的种植是包含很多技术的复杂过程,它不仅要求自然环境的合理适宜,也对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作物产量,保证蔬菜质量,提高种植技术是一个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途径。面对当前蔬菜种植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总结经验,并积极向先进的种植技术借鉴和学习,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1]汤宇,肖润林,张超等.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科学通报,1999,44(20):2175-217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使得人们在吃方面追求更好的品味,这其中就包括蔬菜。但是当前我国蔬菜与市场的地域出产、供需等矛盾尤为突出。因此,为了解决蔬菜区域差异和供需矛盾,同时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可以推广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然而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时,经常面对不少的问题,比如通风换气不够,蔬菜施肥不当、保湿、除湿掌握不好以及低温冻害防护措施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大棚蔬菜的品质以及产量。所以,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措施,进一步发展无公害、产量高的大棚蔬菜,满足人民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许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大棚内存有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没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调节以及预防。二氧化碳、亚硝酸气体、氮气是大棚内主要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的气体。施肥不当、尿素肥使用过多便会产生过多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的氮气,斑点极易出现在蔬菜根部、叶部的边缘,更严重地将会导致溃烂;如果使用过量的氨态氮肥,将会导致亚硝酸气体的生成,蔬菜将会出现白色斑点,甚至将会导致整株蔬菜死亡;在冬季,在燃烧燃料使大棚升温的过程中,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通风,将会导致蔬菜产量减少等不良后果。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蔬菜才能够健康地发育生长。冻害、低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蔬菜的产量,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蔬菜的产量将会大大减少,甚至会出现绝收现象。因此,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技术,可以保证蔬菜的生产。但是在寒冷的冬季,采取保温措施尤为重要,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而避免发生冻害现象。然而,许多大棚蔬菜种植者尚未充分认识到这问题,从而导致大棚蔬菜常常发生冻害。

  大棚环境的湿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蔬菜的发育生长。蔬菜大棚内部湿度很大时,蔬菜的生长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蔬菜大棚是相对较为封闭的生长环境,湿气很容易在蔬菜大棚内发生聚集;因此为了保持蔬菜大棚湿度环境的适宜,需要常常监测大棚内的湿度并定期进行除湿工作。然而,很多大棚蔬菜种植者未充分重视大棚湿度环境的重要性,未采取定期除湿措施,导致蔬菜大棚环境温度过高,对蔬菜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首先,施肥必须合理,过度施肥现象在大棚内是要坚决杜绝的。本着确保化肥质量的原则,认真挑选大棚内施用的化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棚蔬菜在施用化肥前需要进行发酵腐熟,混合施用过磷钙、尿素,防止发生尿素沉积现象,避免过多氮气的产生;大棚蔬菜进行施肥时,应当注意施肥工艺,确保有20cm左右厚度的底肥,同时追施肥厚度约12cm。为了更好地保证土壤的养分,完成施肥工作后,应该适量、及时地进行浇水。其次,大棚内部需要进行适当地通风换气,不论是在湿冷天还是晴暖天,蔬菜大棚都需要及时通风换气;在选择大棚覆盖膜时必须保证其无毒害且优质,及时进行处理报废膜。

  对于蔬菜发育生长来说,二氧化碳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维持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在适宜的范围内。由于大棚空间是密闭的,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变化比较大。一天的时间内,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处于变化过程中,在正午时候会慢慢降低,可能会处于亏缺状态,此时,需要通过燃烧法、化学反应法以及有机生物肥增气法等方法,及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

  应从棚内与棚外两方面对大棚低温冻害做保温措施。首先,当棚外的温度大幅度降低时,棚内就必须采取增温措施,比如可采用燃烧增温的方式,另外,有的肥料可以增温,埋在土壤中可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土壤中微生物分接动物粪便而增加温度。其次,冷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度,可以在大棚外放置障碍物。在大棚的周围挖寒沟,然后再通过干燥的炉渣、稻壳来填充,这样有利于减少大棚内温度和热量的散失。

  不同于露天种植,大棚种植环境中具有较大湿度,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湿度。具体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通风换气法,该方法的降湿效果非常明显。进行通风换气时,需要确保棚外具有较高的温度,防止通风换气后棚内的温度下降,同样对蔬菜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通风换气过程中,需要监测棚内额温度变化,若棚内温度下降过快,应该马上停止。②适量地进行棚内灌溉水,棚内灌溉量需要控制好,同时需要松动土壤、并进行通风,确保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将会提高棚内的湿度,因此可在土壤上部覆盖一层铺底膜,采用这种方法对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量很有效,使棚内湿度环境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以保证蔬菜健康、快速生长。

  结合农民的需要,专家被委派来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此外,也可以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对他们讲解政策法规、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农药喷施、温室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生产较为关键的时候,指派农业专家团队到技术示范基地、蔬菜大棚等一线生产基地建立教学课堂,与农民进行直接沟通交流,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发放相关的学习光盘、科技书籍、专家的讲课笔记以及技术资料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农业专家可以实行“带徒”来指导年青专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合作形成创新团队。对于每个团队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创新目标、创新课题等。结成“师徒”关系以后,按照师父为主、师父选徒弟的程度和方法进行。应该尽量鼓励农业专家吸收最基层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徒弟。师徒之间还要签订协议书,每名师傅要确定一个创新课题或者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结题并且通过鉴定。根据专业特点,师傅对徒弟采取评议教案、示范课、课题研究、现场指导、论文指导、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形式进行交流,师傅主动承担起提携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

  所谓会展就是展示各类最新技术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其作用就是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以及组织培训本地农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对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园、育种基地、农业企业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及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会展在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文化培育和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各种大棚蔬菜技术的成果的转化以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可以建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区,根据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可以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等进行技术示范,将最优质的种子、最新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展示给农民看;此外,对于密植技术、薄膜覆盖、松地深耕等各种栽培模式也要及时积极示范,通过直接的种植效果促进农民学习以及效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蔬菜作为日常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蔬菜与市场的地域出产、供需等矛盾尤为突出,所以可以推广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有效地解决蔬菜区域差异和供需矛盾,同时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现以山东省淄博市某生态农业园为例,剖析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中应用的点滴体会:此生态农业园现有员工120余人,公司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现拥有现代化高标准示范种植园区基地53万余平方米,年产蔬菜近万吨。

  (1)检测体系完善。公司为每个大棚安装监控系统,全程监控蔬菜的种植情况,形成了纯自然的生态资源。同时,公司完善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蔬菜检测中心、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发挥了监控和检测的物联网初级功能,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2)控制功能健全。雨帘和风扇随温度的变化自动感应运行,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大棚顶部采用避光板遮挡光线,下方悬挂多层大棚膜,使大棚蔬菜免受雨水的影响,避免了肥料流失,有利于棚内保湿、保暖。

  (3)蔬菜身份明朗。此生态农业园的蔬菜从种子入土的那一刻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编号和身份,就算是走出大棚来到人们的餐桌上,市民也能通过包装标签对应联系到种植人。

  (1)物联网的经费投入高昂。安装一套较为完备的物联网设备至少要5~6万,一般农户承受不了;即使是农业园,经济上也难以承担,需要国家补贴。

  (2)物联网的建设投入贫乏。蔬菜产品的竞争力强弱,最终取决于蔬菜产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没有国际先进的产业技术装备,没有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没有生产者素质的提高,蔬菜产业就无力参与国内外的竞争。长期以来,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对蔬菜产品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极少。

  (3)物联网的技术投入落后。在种苗研发培育、栽培技术、种植现代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的投入方面,我国部分蔬菜大棚还远远不够。大部分菜农的蔬菜生产仍以传统耕作为主,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且由于农民观念的转变很难突破,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民很少,部分农民种植盲目性大,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够稳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时代呼唤更多的物联网专家投身到农业建设的服务中去,倡导专家们走入大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帮扶,普及物联网技术,让更多的菜农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行家。

  一个完整的蔬菜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三个环节,技术人员直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平台,实时监测大棚现场的传感器参数,控制大棚现场的相关设备,从而实现远程自动灌溉或自动启动风机降温系统、水暖加温系统、空气内循环系统等,以进行环境温湿度的调节。

  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温室大棚来控制蔬菜的生长环境,发挥监测和报警功能、病虫害预警功能、远程设施控制功能、远程生产指导功能、植物成熟状况预报功能、远程生产活动跟踪功能等,使蔬菜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并增加产量,以实现跨季节的蔬菜培育。

  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蔬菜种植方案,分阶段利用物联网技术来调节控制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等,自动化管理蔬菜,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益,实现蔬菜种植的精细化管理。

  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高效可靠地获取信息,从而借助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改变我国蔬菜大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生产经营模式粗放等传统农业现状,提升大棚管理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

  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通过现代技术,通过农业工程设施,对区域气候和其他不利气候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真正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使植物生长环境和根系,有效地优化。采取这种种植技术,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能得到有效优化,可以根据种植计划生产出优质、高产、无污染的农产品,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并不适用于所有蔬菜,一些生产力弱,生命脆弱的蔬菜种类不适合进行反季节培养。因此,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中,应选择能够顽强抵御自然灾害、生长能力强的品种。

  环境因素对蔬菜影响非常大,将会直接改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种植反季节蔬菜时,必须重视环境的选择,应确保蔬菜生长在最合适的环境之中,这样才能使所种植的蔬菜更加高产、优质。一般来说,蔬菜更适合生长在平原或丘陵地区,并具备以下特征:(1)土壤环境适宜;(2)有充足的阳光条件;(3)有充足的水分或者方便进行人工灌溉;(4)气候温暖。

  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与应季蔬菜不同,一般需要投入比种植普通当季蔬菜更多的资金,同时,受市场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种植风险较高。因此,蔬菜的经济效益对反季节蔬菜的培养量有影响。

  冬季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是营养钵育苗。经验丰富的农民通常会将黑色塑料营养钵作为育苗的载体,因为黑色塑料营养钵不但可以在白天吸热,而且还可以在夜间保温护根。在育苗期间,为避免幼苗被冻伤而无法正常生长,应采取措施将营养钵内的温度保持在10℃左右。

  为了使施肥次数得到有效减少促进幼苗的快速生长,所以进行幼苗移栽时,应该配制好营养土。制营养土时,最好使用园泥土及当地田。也可以选择一些农家肥,例如牛粪、鸡粪等。牛粪属于透气性粪肥,而鸡粪的属性为热性,故而,我们可以选择它们共同配制大棚蔬菜种植所需的热性营养土。

  播种前,进行高温闷棚,并且配合特定的消毒药剂对大棚进行消毒,可以杀死大棚内的治病病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生根素具有锌、磷、钙等物质,能促进根的生长。其中,钙营养素决定根系的粗度,磷营养素决定根系的数目,而锌营养素则决定根系的长度以及生长速度。分苗时可使用生根素灌根。当幼苗拥有发达的根系,其吸收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避免因秧蔓缺水、缺素而被冻伤。

  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冬天时,棚室中的蔬菜比较容易出现变黄现象,原因是大棚内二氧化碳不足。因此,必须重视大棚二氧化碳的补充工作,在气温高时,应把棚膜适当开放,气温低时,应及时闭棚,人为补充二氧化碳,以使蔬菜的抗寒能力得到增强,达到高产的目标。

  水分的比热要比空气高,散热比空气慢。所以在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时,应确保大棚室内的种植土壤中,水分充足,土壤保温,蔬菜根系不悬空,能够有效的抵御冻害。

  由于冬季光照弱、气温低,根系的实际吸收能力降低,蔬菜容易出现缺素症,此时应在叶面上喷淋一些光合微肥来缓解上述症状。在叶面喷洒米醋可以抑菌驱虫,要叶面上喷洒由白糖、米醋和过磷酸钙的混合液则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冬季晴天时,对大棚进行反复的放风可以有效缩小室内外的温差,提高植株对生产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植株茁壮成长。

  白天时,普通的蔬菜种植大棚通常以吸热方式贮温,晚上时,棚室内所释放的热量约占室内总量的55%。所以应该根据当天气温及时盖苫,盖苫后,室内温度通常为20℃,若在20℃以下,就需早一些盖苫,若在20℃以上,则需迟一些盖苫。此外应该优先选用稻草苫。

  种植露地反季节蔬菜时,经常会有以下几个问题:复种指数低、管理难度大、天气时旱时雨,气温前低后高、经济效益差等。所以种植者必须综合考虑不同作物的上市时间及其所需的生育期,科学选择恰当的作物品种及栽培技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正在持续的缩小,所以新鲜蔬菜的减产与居民的蔬菜购买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因此,应该积极推广露地反季节蔬菜栽培,特别是产量较高的优质蔬菜。

  冬春是地产蔬菜生产淡季,蔬菜品种少、产量低。但是每年春节期间市场上的蔬菜品种总是丰富多彩,品种众多、五颜六色,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反季节蔬菜品种。

  所谓反季节蔬菜是指非时令蔬菜,不是本地当季正常生长的蔬菜。从来源来看分为3大类:异地种植,长途贩运的,如春节期间从南方运来的豇豆、四季豆、辣椒等瓜果类蔬菜;长期保存,贮藏保鲜的,如蒜苔、大蒜、马铃薯等;本地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的:包括秋延后的辣椒、番茄,早春促成栽培的芦蒿、西葫芦、瓜豆类、草莓等。

  丰富蔬菜市场,满足消费需求。人们舌尖上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夏天想吃冬天的菜,冬天又想尝一尝夏天菜的口味,所以逆时令而行的反季节蔬菜得以大行其道。

  增加花色品种,平衡营养需要。冬春是蔬菜淡季,本地蔬菜品种单一。现在市场上新鲜蔬菜五颜六色、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通过政府项目投入,使得蔬菜大棚温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温室蔬菜产量高,加上其价格是平常蔬菜的几倍到10多倍,因此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效益较高,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大棚菜受日照的时间和强度的影响,不如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蔬菜。日照会影响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合成,所以反季节蔬菜的糖和维生素的含量会比同类的时令蔬菜略低,这就是反季节蔬菜吃起来口感较淡的原因。

  有人认为大棚菜光照不足,硝酸盐含量较高,硝酸盐易转化为亚硝酸盐,长期食用这种被污染的蔬菜,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甚至有致癌的风险。实际上反季节蔬菜硝酸盐含量主要取决于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否过量。据田间生产调查,大棚蔬菜基本上是以有机肥料为主,一般不会出现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的现象。

  由于冬春气温低,缺少昆虫授粉,茄果类需要适量的植物激素来增加座果率;同时大棚生产的瓜果因气温低不能正常成熟,需要采用叫做“乙烯利”的植物激素来进行催熟。其实不必担心植物激素的影响,植物激素不同于动物激素,不会造成“性早熟”等不利影响;植物激素只能微量施用,如果过多施用,则会增加落花落果,造成果实畸型、产量下降等;国家允许在部分蔬菜上使用植物激素,只要不超量施用,是没有危害的。

  反季节蔬菜以大棚菜为主,大棚中的温度和湿度较高,不利于农药降解。实际上,反季节蔬菜多为棚室栽培,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户投入成本高,加大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从而降低了蔬菜中的硝酸盐的含量,也大大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大棚设施蔬菜多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大大降低了大棚内的湿度,从而减轻了病害的发生;棚室栽培多为冬春季节,此时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是全年最轻的阶段。因此,反季节大棚蔬菜的农药残留是可控的。

  目前蔬菜新的品种层出不穷,有高产的、有优质的、有五颜六色的,应根据市场需求、栽培条件、技术能力等,选用适合的蔬菜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有机肥料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从而达到控制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蔬菜品质的作用;有机肥料促进作物稳健生长,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也控制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通过品种选择、适期播栽、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合理通风、设置诱虫灯、放挂黄板、采用生物农药等一系列措施,减轻和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秸杆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有效解决当前大棚蔬菜栽培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土壤生态恶化等四大难题,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的新技术。

  我镇连续两年代表莱芜市莱城区承担了山东省生态示范县中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在我镇的柳行沟村、卢家庄村和王方下村的500个温室大棚中进行了试验推广,效果比较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镇地处莱芜市西部,为典型的平原地区,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作为莱芜市的菜蓝子,拥有3000多个蔬菜温室和大棚,蔬菜主要以黄瓜和西红柿为主。由于连年生产,各种地病和蔬菜病虫害比较严重,其中黄瓜和西红柿中的线虫病发生比较严重,同时连年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蔬菜的品质,影响到了菜农的收益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温室大棚蔬菜生长不可或缺的气体肥料。温室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在冬季时大棚内的气温很低,而且进行通风换气的次数少,在植物生长不断的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使大棚内的CO2的浓度逐渐降低,出现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2浓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大棚蔬菜高产的重要因素。

  由于受温室大棚外温度影响,棚室内温度尤其是地温较低,夜温更低,而且湿度又大,植物根系生长缓慢,吸肥吸水能力差,植株长势弱,因此抗病能力差。加上相当一部分菜农健康栽培防病意识薄弱,致使西红柿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以及黄瓜霜霉病、叶枯病等低温高湿病害在我镇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上发生严重。

  由于大棚蔬菜在进行种植时大部分存在过量使用化肥的现象,导致逐渐出现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和板结现象。有的棚室内的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与田地的盐分含量相比高出数倍有的出现10倍以上。尤其是多年种植一种植物时,常常导致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含量失去平衡。蔬菜根的生长环境也逐渐恶化,蔬菜也逐渐出现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多地多种作物上应用成功经验,完全能够在我镇温室大棚内应用于,它既可以科学合理的应用我镇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又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也从根本上对土壤进行改善,解决因长期施用化肥农药而出现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污染等问题。能够解决我镇目前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应用专用菌种。按1公斤菌种兑掺20公斤麦麸,10公斤饼肥,干着拌匀,再加水35~40公斤,混合拌匀,以手能攥出水滴为宜。堆积发酵4~5小时就可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应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厚8~10厘米,第二天继续使用,一般应在2天内用完。

  2.1秸秆种类:以作物秸秆为主,优先选用玉米秸、麦秸,我镇常年种植玉米面积4万亩,每年可生产干玉米秸约2万吨,以往除少部分用作饲料外,其余几乎全部被焚烧掉,应用该技术后,被烧掉的部分完全能够满足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2.4撒菌种:秸秆铺好后,按照菌种与秸秆1:400的比例撒入专用微生物菌种,每亩用量约10kg菌种。

  2.5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玉米秸秆上,覆土厚度不低于30 cm,然后整平。

  2.6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30cm左右,覆膜,打孔。

  2.7打孔: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厘米,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三行孔,行距25~30厘米,孔距2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在沟内进行,挖土深30~40厘米,宽50~60厘米,铺放秸秆,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施,用铁锨拍振一遍,土壤回填于秸秆上,浇水,以湿润秸秆为准。按行距30厘米,孔距20厘米,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经过种植试验,我镇三个村有500个蔬菜大棚应用该技术后效果比较明显,每亩大棚蔬菜可消化8~10亩地的玉米秸秆,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对照增加了4~6倍,棚内温度平均提高了2~3℃,有机质含量提高了5%左右,土壤孔隙度和生态系显著改善,而且大大减少了用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每个棚每年能够节约用水20%左右,节约有机肥20%,节药化肥30%,节约用药40%左右,光合效率提高30%以上,蔬菜比应用该技术前提高产量15%左右。他们认为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而且蔬菜品质得到全面提升,使用该技术,每个蔬菜大棚节本增效近3000元,年增收100多万元,特别值得推广。

  [1] 王雅凤.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棚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0,07:220-222.

  2002年3月,万新涛被分配到苏泊淖尔边防派出所,得知他来自盛产蔬菜的山东,所领导便安排他担任种植员。远离了生龙活虎的训练场,远离了充满激情的巡逻路,从此他与后勤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哪有当兵不扛枪的,你连最基本的农时都搞不懂,还能种菜,养猪?”起初,父亲认为儿子是不务“正业”,翻了脸狠狠地批评道。万新涛当然也知道,种菜是一个技术活,更是脏活、苦活、累活。但他更清楚: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然而,本事不是天生的。说起种菜,万新涛起初也犯过愁,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从未过细接触农活,对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更是一窍不通。在菜地工作的第一个月,由于施肥时没有控制好剂量,许多菜苗被毁了。“我是农民的孩子,菜都种不好,说出去丢人。”为此,他认真钻研《蔬菜栽培实用技术》《果树栽培实用技术》等书籍,还多次到额济纳旗菜农家里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独立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在一年的苦心经营下,所里仅有的一座简陋的温室大棚,2002年收获2000多公斤蔬菜,他也成为当时额济纳旗边防大队种菜“第一高手”。

  2007年,总队要在偏远艰苦地带推广“43型”温室大棚,打造“戈壁沙漠绿色菜园”,苏泊淖尔派出所规划出7亩多蔬菜基地,启动农副业基地建设,历经两年多建起6个温室大棚。已具备丰富经验的万新涛抓住这一机遇,开始琢磨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面对偌大的菜园子,他大胆地开始了规模种植、养殖。

  从2009年规模种植以来,苏泊淖尔派出所温室大棚的蔬菜产量逐年递增,其中田园式蜜瓜地年产蜜瓜累计10余吨,收益近3万元,温室大棚蔬菜年产量累计9吨多,创收益3.5万余元,实现蔬菜自给率夏季达到95%,冬季达到65%以上的目标。在满足派出所后勤保障的同时,万新涛种植的蔬菜也成了当地农牧民的盘中餐。当地农牧民劝他:“你有技术,何不回家自己干?”他却说:“技术是部队给的,只要部队需要我,我就不能离开。”

  “大棚养鸡,鸡长得快,鸡粪还能养地……”2014年10月的一天,王新涛边给大公鸡“戴眼镜”边介绍说,在蔬菜大棚换茬季节放养鸡是他科学种菜的一项新举措。

  额济纳旗的土壤多为戈壁滩,加上缺水干旱,导致地表水和土质盐碱浓度高,胡杨喜欢这样的土质,蔬菜对此却非常挑剔,不改良酸碱度,菜苗瓜秧的成活率就上不去,即使活了长势也不好。当地技术人员告诉他,每茬菜收获后必须进行土壤改良,使用化肥只会使土质盐碱度进一步恶化。对此,万新涛作出了养猪、养鸡,用猪、鸡粪便这样的天然肥料改良土质的决定。在猪圈里养猪,猪粪随时积攒发酵后施到菜棚里,倒是很容易,可蔬菜换茬或冬季休地时节,在温室大棚里养鸡,却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万新涛解释说:“一来鸡粪直接入土营养土壤,二来大棚温度恒定有利鸡生长。”结果证实:有机农家肥的科学运用,使土质变好了,菜也长得好。

  影响冬季蔬菜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低温冻害天气,特别是一些喜温蔬菜(如黄瓜、辣椒等),气温过低就会发生冻害死苗,造成减产而影响菜农收入,因此,提早做好防御低温冻害的技术准备、落实好防御措施尤为重要。

  冬季棚室栽培蔬菜,应利用生物、物理、化学、农业等综合措施来做好保温防冻工作,这对于促进蔬菜植株的正常生长、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是极为重要的。合理茬口安排,冬季考虑不种植果菜类等温度要求比较高的蔬菜,可以种植温度要求较低的叶菜类蔬菜,等春季温度回暖再种植果菜类蔬菜。

  据试验,在大棚设施蔬菜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提高地温3~4℃、气温2~3℃,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000mg/kg以上。同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进而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品质,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腐熟的鸡粪和牛粪均属透气性好的热性有机肥料,在棚室蔬菜育苗移栽前,可按鸡粪∶牛粪∶土=2∶2∶6的比例施肥,然后进行整地。这种混合配制的生长土层的吸热和生热性能都比较好,故对菜苗的根系发育和生长十分有利。

  草苫(草帘)具有导热率低、护围防寒性能好的特点,在生产中可利用稻草等秸秆制作草苫(草帘),并根据当地、当天的气温适时揭盖(以盖后1h棚室温度在18℃左右为宜,高于18℃迟盖,低于18℃早盖);阴雪天气的晚上,可在草苫(草帘)外再覆盖1层防寒的塑料薄膜,这样可使棚室内增温2~3℃;如在棚室内育苗,则还应在苗畦上再搭1个小拱棚,这样保温保墒的效果会更好;在低温冻害来临前,于行间撒草木灰,铺稻壳、稻草、酒糟等可提高地温。

  大棚设施蔬菜生产不怕天寒地冻,就怕连阴雪天光照不足,因此,增强和补充棚室内的光照对保障蔬菜植株正常生长非常重要。具体可在棚室的后墙挂一道反光膜,以增加栽培床的光照强度,亦可在棚室内安装电灯,于阴雪天光照弱的情况下早晚开灯各补光3h左右(注意夜晚需保证有8h左右的黑暗时间),这样既可提高棚室内的温度,又可促进蔬菜植株的光合作用。当棚内温度降至蔬菜要求的最低温度时,应增火(可以用热风炉或普通的炉子)升温,但应注意不要把棚温提得过快、过高,同时,要注意保持烟道密闭,严防烟雾在棚内弥漫对蔬菜造成伤害。对于育苗温室,培养原苗时可采用温床(如电热温床),分苗时则采用架床。

  寒冷季节,棚室内由于气温低、通风换气少,几乎处于密闭状态,故易造成空气中氧气过剩、二氧化碳不足,这对蔬菜植株的呼吸作用影响很大。对此,可利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如熏烟、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等方法)来调整棚室内的空气成分,补充二氧化碳含量,这样亦可增强蔬菜植株的抗寒能力。

  在气温低、光照弱的情况下,棚室蔬菜的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大为减弱,特别是遭受冻害后,蔬菜叶面呈碱性萎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能力更差。此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而用叶面喷施肥液的方法进行缓解,如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100~300倍的米醋、白糖和过磷酸钙混合液,这样可补充蔬菜植株的营养不足、增加叶肉的硬度和含糖量,从而提高蔬菜抗寒性和缓解冻害的为害程度。

  一般情况下,棚室蔬菜的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在蔬菜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选择晴好天气(气温在20%以上),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的方式灌足水保墒,可有效防止冻害,这是因为水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棚室内的土壤含水量适中、保温性能好,蔬菜植株的根系便可免遭冻害。

  遇阴雪天气时,当室外气温在-10℃左右时,棚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6℃左右,内外的温差比较小。可是天气一旦放晴,中午棚室内的温度可上升到30℃以上,此时应反复放风,使棚室内外的温差与前几天接近,然后再缓慢升温,让蔬菜植株对环境有个适应过程,这样才能恢复正常生长,否则会因“十日受抑,一日猛长”而闪苗,以致再次降温时更易发生冻害。除了用揭盖苫来调控温度外,还要立即喷施叶面肥来补充作物营养,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促进其生长发育。

  “八五”初期,199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很小。1994年开始实施“白色革命”计划,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5万hm2,其中地膜菜0.697万hm2,设施蔬菜0.55万hm2。截止到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7.76万hm2,其中设施蔬菜4.4万hm2,比1994年增加3.85万hm2,地膜菜1.09万hm2,比1994年增加0.41万hm2,露地菜2.27万hm2,比1994年减少1.5万hm2。棚室蔬菜的大力发展,使蔬菜内部结构日益优化。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近年来,沧州市蔬菜品种逐渐丰富,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蔬菜生产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并且蔬菜种类不断增加,1993年沧州市只有20多个蔬菜品种,现在发展到150多个。目前沧州市温室大棚栽培的蔬菜品种主要有5大类,14种,55个品种。近几年,我们又先后引进推广了一批名、优、新、特品种50多个,产品现已打入京津市场,深受欢迎。

  过去在蔬菜生产上大多沿用传统栽培技术措施,种植管理粗放,技术不配套。后来全面引进推广了棚室微滴灌技术,CO2施肥技术、平衡配方施肥技术、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技术、黄瓜、茄子嫁接育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使棚室蔬菜栽培水平不断提高,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品质明显改善,效益连年攀升。

  沧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前全市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2.33万hm2,无公害蔬菜生产总量达124万t,占全市总产量的30%,无公害蔬菜生产总产值达14.3亿元,占全市蔬菜产值的34%左右,有13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被认定为首批进京蔬菜基地,与北京的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场地挂钩”合同,建立了定向经营合约,并同时得到了北京市农业局颁发的“认定标号”。

  近年来,沧州市在抓好蔬菜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着力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既帮农民卖得掉,又帮农民卖得好。目前我市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2个,其中中心批发市场11个,产地批发市场21个,日销量0.1万t以上的3个,0.05万t以上的约6个,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产地市场和集贸市场为辅、产销紧密衔接并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蔬菜集散运销体系。

  沧州市蔬菜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设施栽培。而目前蔬菜生产设施化栽培的程度仍然不高,对不利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市场需求应变能力不强,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周年均衡性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已建的设施比较简陋,多以中小棚为主,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比例则偏低。而已有的日光温室也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如高跨比不合理,棚间距较小,方位较随意,空间小保温性差以及道路、沟渠、水电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用这样的日光温室虽然也能生产蔬菜,但产出的产品往往是产量较低、质量不高、病虫害严重,难以实现预期效益。

  沧州市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真正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较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大面积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蔬菜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较差,大部分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同时菜农素质差、栽培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值。

  目前,沧州市蔬菜生产及销售仍处于一家一户搞生产,一家一户闯市场的初始阶段。大多数蔬菜产品呈现一种零散的小批量的生产,小而全,多而杂,表现为“沿街叫卖”的销售方式,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虽然沧州市已经形成了几个优势品牌,如“大浪淀”、“青青”、“肃仙”、“大司马”等品牌,但在市场上知名度高的数量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虽然沧州市已先后建立了几个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但沧州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依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品,形成优势产业,认识尚不明确,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依然存在盲目性和雷同性。致使特色蔬菜基地区域布局不清晰,造成优势不优,特色难特。

  (1)改造使用过久且结构不合理的棚室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凡进行越冬喜温性蔬菜栽培的日光温室,墙体厚度(土墙)应达80cm以上,长度不少于50cm;跨度为8~9m的日光温室,脊高应达3.3-3.5m;草苫厚度应达到5~6cm,深冬季节加盖1层普通薄膜保温。

  (2)抓好新建日光温室的设计与施工新建节能日光温室应具有采光、保温及通风性能好,设施坚固,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墙体最好采用砖墙加保温材料,骨架采用镀锌管钢架无立柱结构,便于机械作业;采用新型保温覆盖材料,如质轻且保温好的保温被;采用具有防老化、无滴等特点的多功能薄膜。

  温室内逐步配备滴灌或渗灌设备、自动卷帘机械、微耕机等,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各县(市)蔬菜种植基地应设立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至少配备3名以上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2)加大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稳定塑料大中棚、扩大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制订“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加强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增加有机肥使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农田浇灌水质,控制污染,提倡无土栽培,提高蔬菜及加工产品的质量,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

  (3)重视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应用选用名、特、新、优品种是提高蔬菜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积极开发引进一批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新品系,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棚室种植的耐弱光、耐低温、耐湿、耐病、耐热性良好的专用品种,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

  (4)搞好蔬菜种植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搞好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在抓好青县、任丘、肃宁3个蔬菜基地县的同时,还要抓好现有几个新发展的县。根据各县市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种植习惯,按照各扬所长、优势互补,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来调整蔬菜布局、安排茬口。使各种类型蔬菜避开重叠上市时间,实现多品种、错季上市。同时,加快发展特色产区:一是抓好小作物大产业,即肃宁的万亩小拱棚韭菜、献县的万亩大棚小葱、青县无公害蔬菜生产、任丘的周年菜生产、东光的青椒大葱生产基地。二是巩固发展特菜小区,即任丘的芽苗菜、东光的四季香椿等。三是大力发展创汇蔬菜,即南皮吴桥的食用菌、盐山的山野菜、孟村的胡萝卜等。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创名牌为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积极利用新闻会、农副产品博览会和电视广告、电台、报刊专版等传媒多种形式宣传沧州蔬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菜农引种和扩大适销对路的品种和效益较高的名特优蔬菜品种。要重点培育蔬菜名牌,增强农业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已注册的“青青”、“玉怀”、“肃仙”、“大司马”、“大浪淀”等蔬菜产品都以良好的品牌形象,行销全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蔬菜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2]。发展蔬菜生产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壮大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3-4]。笔者多年在宁蒗县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为此对高寒贫困山区蔬菜产业发展进行探讨。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海拔1 300 ~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具有显著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累计建成180 m2的钢架蔬菜大棚150个,共计面积2.67 hm2,竹木简易大棚200个,共计面积2.67 hm2,有效地促进了反季节蔬菜生产,但大棚栽培及轮作面积不多,且呈零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一是县级财政困难,农户贫困,对蔬菜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生产回报率低,效益不明显。二是蔬菜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技术偏低,商品意识淡薄,对蔬菜生产和市场需求问题研究少,在生产和计划上具有盲目性,使蔬菜市场供求季节性非常突出,淡季明显。三是全县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散而乱,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坝区,而江边河谷和山区种植较少,且蔬菜产量低、质量差,与市场需求不统一。四是缺乏有效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蔬菜生产协会、合作社组织和专业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有限。五是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市场流通环节不畅,生产与技术脱节,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

  根据蔬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地理优势等因素,规划出适合高寒贫困山区蔬菜产业的生产布局:逐步由县城近郊区向远郊、乡(镇)周边向边远山村延伸扩展,逐步由企业、协会、种植大户带头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和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形成高海拔与低海拔、坝区与山区、城郊与远郊、露地与温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品种、多流向的生产格局。

  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农田及蔬菜基地交通、排灌能力及土壤肥力结构,确保山区农业及蔬菜产业能旱涝保收。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着力发展和推广钢架蔬菜大棚、竹木简易大棚、温室大棚、中小棚、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栽培,提高产量、增强抗灾能力、增加的经济效益。

  着力培植和壮大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行为,增强凝聚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大户)+农户”等行之有效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模式。

  按照品种结构的季节均衡分布和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的要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突出特色,筛选宜种品种,抓好冬春季大宗蔬菜、夏秋季反季节蔬菜、早春季设施蔬菜、秋冬季闲地间套轮作蔬菜的生产,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保障县内蔬菜市场的均衡供应,促进宁蒗县蔬菜生产由季节性栽培向“四季常青”转变。

  着力提高蔬菜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在蔬菜重点生产乡(镇)加强科技示范,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定点挂钩指导帮扶。力争每个基地都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能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技术,造就一支有技术、懂经营的蔬菜种植专业队伍。

  [1] 王从亭.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种业导刊,2009(10):15-16.

  [2] 周贤东.景宁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6):233-234.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