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天运注册平台-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9 09:54    文字:【】【】【
摘要:天运注册平台-注册首页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

  天运注册平台-注册首页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一)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二)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做好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摸清农业源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糖料以及棉、麻、茶、烟草、中药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鱼、虾、贝、蟹规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

  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调查内容: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膜:主要普查地膜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

  秸秆:调查内容包括秸秆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渔药的生产厂家、品牌、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种植业:地表径流水体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1—2种农药(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克百威、2—4—D—丁脂、涕灭威、百草枯等,各地可根据作物施药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同);地下淋溶水体总氮、硝态氮、铵态氮、1—2种农药;农田地膜残留量。

  畜禽养殖业: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中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采取分类抽样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参考全区各级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区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我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区域布局,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源污染物产、排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分片,分片、分类监测农业污染物产、排数量,获得各普查片主要类型农业污染源的产、排污系数。

  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片在全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在农业污染源产排污负荷中所占的比重,遵循分类抽样原则,明确全区各片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构、普查规模,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核算农业污染物产、排数量。普查流程如下:

  普查步骤:1、准备阶段(2006.10—**.12),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宣传,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清查普查对象等。2、全面普查阶段(2008.01—2008.07),普查前的清查,入户调查,数据汇集、整理和录入,建立档案,审核验收。2008年6月中旬前,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负责将本地区普查数据汇总,报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审核,审核无误后逐级上报至全国污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工作组。3、总结阶段(2008.08—2009.07):由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建立全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数据库,编制**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报告,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由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内容复杂、普查任务重,技术性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农业部门要与环保、统计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区农委,区农委主任乔治业同志担任龙子湖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选聘3—4名专业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尽快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在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应经过逐级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区级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和《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制定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编制农业污染源普查项目预算,争取专项经费,组织协调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各乡(镇)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都要根据《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编制农业污染源普查项目预算,争取工作经费,组建和培训普查员队伍,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农业污染源普查实行独立财政预算。区级普查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度、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必要设备购置、数据的录入汇总加工、检验验收与总结等。

  多年的课堂教学让我一次次的反思,农村的孩子求知太难。他们的知识来源主要还是教师和课本。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信息量在不断加大,但是信息量强劲的网络尚未得以广泛应用,又没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可供查阅资料。作为主要的媒体――电视和广播又无法满足随时查找的需求。至于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更是对孩子爱莫能助。

  材料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工具,是形成探究经历的必要媒介。城镇商业发达,商店繁多,百货尽有,在探究材料上占尽优势,可是探究的原材料却在农村。知高楼而不见沙石,知粮食而难窥其宗,知森林而难觅其木……“知终而不知源”,这正是城镇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方面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原因所在。而农村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如植物的叶、花、籽;如水稻、青菜、竹;如蚯蚓、猫、兔;如沙、岩石、土壤等,这些材料在农村随手可得,可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第一性”探究材料。

  农民是农村学校特有的宝贵财富。虽然,他们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积淀了深厚的人生阅历,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锦囊妙计;他们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堪称学生学习的珍贵教科书;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有特长,是学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在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由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的最佳场所。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的土壤岩石等都是初中生探究的对象。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都是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的操练场。

  实践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农村,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参加新农村建设和改造活樱徊喂酆头梦手种渤⒀殖场等。在这片土地上,学生学以致用,获得了科学课堂学习无法获得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又学到了新知,发现了新疑,培养了科学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将学生的科学学习与农村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不仅对农村新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发展当地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自身也存在着优势。因为农村的孩子从小与草木为伴,与虫鸟为友,对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在上学路上他们能够看到水稻的一生,在自家的田里他们可以经历植物的成长全过程,在自已家里他们可以体验饲养小动物的乐趣,特别是我校的学生几乎家家种桑养蚕,从小就知道家蚕的生长周期;几乎每个学生都摘过枇杷……这些都是城镇学生较难体验的经历。

  农村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根据存在方式和来源,把科学农村资源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自然环境作为拓展性课程资源;二是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作为拓展性课程资源; 三是学生和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作为拓展性课程资源。不同的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手段与利用价值不尽相同。

  自然环境课程资源是指本地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地形、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分布等,它是科学课最重要的农村课程资源,对于这部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通过师生共同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本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结合科学教材中有关地形、气候等知识,举办杭州市自然环境资源知识讲座,使学生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大致了解。

  需要某一方面的具体资料,我校师生找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获取。向他们了解本地区农、林、水、电等资源的信息。在镇政府我们了解到了三白潭青鱼干、烘豆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划等。

  通过分析各年级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调查内容或探究课题,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进行调查研究。如:结合教材中“种子的结构”,布置学生采集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分析它们结构异同点;结合教材中“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分组在自家地里进行种子萌发与水、温度、氧气的关系的课外实验研究;结合教材中“植物分类”,要求学生对自家菜园植物分布进行调查;结合教材中“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布置学生开展“我们的生活与那些生物有关”的调查等。布置学生调查枇杷和黄豆的一生;各种水果的果汁PH值测试。引导学生调查池塘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及三白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我校还成立了烘豆茶、普宁牡丹、三白潭的鱼类种群研究、三白潭的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三白潭区域鸟类种群研究等课外探究性学习小组。

  (1)瞧:前后上下左右,指出四个腔和八根血管(2)捏:感受不同腔壁的厚薄(3)灌:往主动脉和肺动脉中灌水,感受动脉瓣的作用(4)剖:剖左右心室,看腔的大小和壁的厚薄等(5)捅:用筷子从心室往动脉捅,从静脉往心房捅(6)灌:往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中灌水,看水从心室流出(7)剖:剖左右心房,看腔的大小和壁的厚薄等(8)剖:剖房室瓣(9)剖:剖动脉瓣(10)剖:剖8根血管,辨认与哪个腔相连

  农村生产生活实践资源是指农民在进行生产活动,或生活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知识,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器械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开发与利用这一部分资源,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周末回家和父母一起研究后解决问题。

  (1)要求八年级学生观察或向父母了解选水稻种子的方法,了解密度知识在选种方面的应用;观察或向父母了解保存种子的方法,理解呼吸作用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2)要求九年级学生回家找一找农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中的杠杆,并通过测量动力臂、阻力臂,判断杠杆类型;研究自家的手压式抽水机、砍柴刀、高压锅、锄头、扁担、等工具后,写出它们的工作原理。(3)要求九年级学生观察家庭用电器功率,经计算确定家中所用保险丝的规格;研究自家的小型汽油或柴油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功率大小,燃料类型等。(4)探究家庭周围的噪声来源及防护。(5)调查探究蔬菜大棚的原理和优越性。(6)调查探究本地区的管道输水技术。(7)用密度知识探究省、市地图面积的测量方法。(8)调查探究附近的船闸、防洪排涝设施的操作和原理。(9)调查探究工地上简单机械的应用和原理。

  (10)调查探究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和原理。(11)调查探究房屋地基的承压能力。(12)调查探究船的吃水线)调查探究费旧电池污染原因、状况及回收处理措施。(14)调查探究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标及空气污染状况。(15)调查探究本地区的水质变化及治理对策。(16)调查探究本地区区域鸟类种群的数量和种群大小。(17)调查探究本地区流域的鱼类种群的数量和种群大小。(18)调查探究本地^内的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

  (1)根据所在地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枇杷、种桑养蚕这一资源特点,结合教材中“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布置学生向有经验的农民和特产站专家调查种植枇杷、桑树的方法。(2)结合教材,要求学生向父母或有经验的农民了解枇杷和桑树在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及农田灌溉方法等等。(3)测蚊香燃烧速度,蚂蚁、乌龟、蜗牛爬行速度,商场自动扶梯上升速度。(4)观察、探究生活中各种汽化、液化现象及它们的利用和防止方法。(5)观察、探究生活中的光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6)运用光的直线传播测楼高或旗杆高。(7)探究密度比水小的物质密度的测定方法。(8)探究压强、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证明压强、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9)自制孔明灯、热气球、密度计、潜水艇。(10)探究老虎钳上的物理知识。(11)探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12)探究自制杆秤。(13)探究测定人体的最大输出功率。(14)探究厨房化学:利用厨房里的一些物质可以制得哪些物质。(15)探究设计新型的CO2灭火器。(16)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17)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面粉爆炸实验”的成败原因。(18)探究CO2的是非功过。(19)探究几种花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变色情况。(20)探究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21)探究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鉴别方法。(21)探究相同长度、相同粗细的铝丝和铁丝的鉴别方法。……

  从农村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求和提出与科学教材紧密联系的活动主题,并在主题式活动中发现问题,生成新的活动主题。

  (1)结合科学教材中人的自我保护――防中毒一节,组识学生开展“农民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了解到不少农民仍在使用高毒高残留的“禁用农药”。我们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保护自身健康,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村民集中的枇杷种植地,向村民宣讲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后会造成的系列危害,使农民自觉购买价格偏高,高效低毒的农药。

  (2)结合教材的环境保护知识,我校师生开展了“本区域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风景宜人的三白潭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周边的池塘水发黑,池塘水严重酸化,已经影响到三个白潭里的水质,塑料袋、可乐瓶等漂浮物到处都是,白潭支流及白潭近岸浅水区有密集的水草和水葫芦。有同学在调查后的思考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国在山河破”。为此,我们又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研讨课活动。

  学生和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也是宝贵的科学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部分资源,是生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开发与利用此类资源。

  通过分析教材结合农村学生和村民特有的生产生活经验,设计一些调查问卷,了解他们脑子中一些与科学知识相联系的疑难问题。如:为什么卖枇杷时,一篮枇杷自己家里称有十斤,但到收购的人手中却常常少于十斤,甚至只有八、九斤呢?将这些疑难问题编成小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组织学生争当“小小农科员”,让“小小农科员”收集村民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传递信息,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小问题。如:从征集到的疑难问题中,我们发现由于我校附近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枇杷、种桑养蚕,养殖水产品这一特点,农民们很想了解种植枇杷、种桑养蚕在各阶段管理措施和养殖水产品中如何防治疾病等。我们定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张贴在校宣传窗内,使学生及时了解并把相关信息告知父母,直接使本地农民受益。

  作者简介:肖厚富(1971-),男,汉族,浙江杭州市人,教师,理学学士,教学副校长兼工会主席,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

  [1]朱士华.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1-12.

  [2]夏兆省.新课程下初中科学课堂拓展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7):92-94.

  教师之间沟通较少;农村初中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重视不够,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热情不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由于时间紧,教师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对教师资源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的只占24.4%;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积累基本的教学素材,能建立自己题库的只占25.3%。参加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能按要求参加达83.6%,但参与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并没有真正的激情和心理去搞好学科研究。偶尔沟通的占66.3%,每天沟通的仅占0.6%,网上交流仅占6.1%,反映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尽管参加过各级教研活动或培训的农村教师已经达到81.3%,但由于教研活动时间短,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缺乏接受连续、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体会。

  2.学校、社会、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学生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对学生资源的调查,通过专题访谈,了解到:学生喜欢制作实验替代品及简单的物理课堂教具,但苦于无人指导;学生之间渴望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机会很少;大部分学生渴望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活动,并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些简单的小制作和社会调查活动,但是很多学生苦于没有这样的活动;学生理想中的物理教学:希望师生平等、配合默契的占97.1%;希望教师知识更广博的占56.3%;渴望在物理课上能自己动手实验的达到100%。由此可见,农村学校对学生活动缺乏足够重视和支持,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与引领。

  3.农村初中基本上配备了专门物理实验室,但农村初中对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室、实验员配置偏少,实验员缺乏专业培训;实验器材短缺仍然是制约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瓶颈

  对实验资源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但是大多数实验室条件比较简陋,常用仪器短缺,使初中物理实验开出率受到严重影响。农村中学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91.6%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演示实验能按要求做的只占25.4%,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不足15%,且大多数学生实验的开出形式为合并开出。实验代用品虽能解决部分仪器紧缺的现状,但实验代用品的制作与利用率还比较低,实验代用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率偏低;师生缺乏网络资源交流意识,缺少资源交流平台

  在农村信息资源调查中发现,有上网机会的教师比例超过了90%,但是农村物理教师利用网络查资料或学习的仅占26%,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学生上网比例达64.8%,几乎不上网高达35.2%。教师和学生上网聊天(或玩游戏)所占比例分别为67.9%、57.8%。由此可见,农村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教师和学生偶尔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缺乏网络资源用于物理教学的意识。从调查中还发现农村部分师生不知道在网上可以寻找资源,缺少网络资源交流的平台,加之网络收费也限制师生的网上学习。

  经过本次调研后,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四点问题,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1)要增强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更新观念,甩掉“等、靠”的惰性思想,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途径,迅速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2)挖掘学生资源,要求教师能耐心引导、精心布置、放心让学生去做。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竞赛,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潜能得到进发。

  农用土地资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后备农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按照河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的工作部署,2009年,我们将采取逐村普查的方法,组织开展全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监测调查。调查内容既包括那些适宜开发但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和干废坑塘、废弃灌渠、废弃交通占地、废弃窑坑、坟丘占地等闲散废弃土地,也包括土地资源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中低产田、低产果园、低产林地、低产水面等。通过调查,全面查清我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并提出相关的调研报告与图件,为各级政府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化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土地制约瓶颈提供决策依据。调查工作的具体要求见《*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实施方案》。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就我市而言,已连续四年实现粮食增产,这就为进一步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农业生产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为及时掌握我市2009年春季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分析研究全市种植业结构现状,全市将在5-6月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现状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2009年春季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2008年冬季小麦播种面积和农业种植结构现状等。此外,各县(市)、区还要对本地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好的典型进行调查总结。调查拟采取运行“*市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信息地面公里网监测系统”的方法,以点联户进行入户调查。监测调查的具体要求见“*市2009年春播作物面积和种植结构现状监测调查方案”。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项调查工作,确保各项成果的高质量、高水平,为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掌握农业资源利用的动态情况,进行农业资源的监测与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系统的基本职能和优势所在。搞好农业资源监测与评价,对农业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合理利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河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冀农区委字(2008)3号”文件精神,河北省农业区划办公室拟在全省组织开展农业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方法及时间要求待省部署后我市再另行安排。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农业资源区划网站维护,是全市农业资源区划系统的一项大型长期性基本建设项目,它对改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方法手段、提高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的时效和水平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1)加快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各类农业资源信息数据的整理、分类工作。(2)完成“*农业资源区划网”的运行与调试,进入正式的运转与服务阶段。各县(市)、区农业区划办公室要配合做好本单位网页的维护与信息更新工作,切实发挥好网站的服务功能。(3)逐步实现农业区划档案的电子文档管理,有条件的县、区着手县级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4)完成路北区农业资源监测地面公里网点的布设,完善全市公里网格全覆盖的农业资源监测体系。

  各县(市)、区要按《*市农业资源区划》的分区范围,于8月底前完成2008年度农村经济数据统计并向市办上报电子文档。

  坚持以“深入探索不同区域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模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努力拓展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社会影响”为目标,紧密结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生态环境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因地制宜的选题建区。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重点,注重示范推广的成效和社会影响。对于示范效果不明显、推广价值不大、效益低下的示范区,要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示范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各县(市)、区要在4月底前向市上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12月20日前上报本年度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对夏粮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快速准确地监测评价我市耕地土壤墒情,全面及时地了解旱情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播种和生长,今年我们拟在全市范围内,对不同时段的耕地土壤墒情进行遥感监测。市农业区划办公室拟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5次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监测的时间和内容将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安排。

  从1979年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迄今已整整30年。30年来,我市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始终坚持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经过几代农业区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我市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开展30周年,回顾和总结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更加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区划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我们将通过不同形式,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拟举办1-2次由我市农业区划战线新老同志、相关业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举办以展示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成就、弘扬“区划人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各县(市)、区在积极踊跃参加国家、省、市纪念活动的同时,要在本县(市)、区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

  我国开展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已有二、三十年了,调查方法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采用抽样方式抽选调查户,通过调查户记帐而获得调查资料,再经过编码、录入、汇总(或过录汇总)实现调查目的。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因其得到的信息量大、数据准,相对于全面调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一大进步,为农村统计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计调查改革要求的提高,这种记帐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㈠可被选作记帐户的对象越来越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流动更加频繁,有文化的劳动力(或家庭主要成员)大都外出打工,没有外出的又多为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专长的人(或家庭非主要成员),这部分人基本上不能胜任记帐工作,按随机原则抽选出的调查户就会无人记帐。若人为调整记帐户,又违反随机抽样的原则,因而能够作为调查户对象的户越来越少。

  ㈡末端样本代表性不足。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拓宽,农村经济成份趋向多元化。一方面抽选调查户时受记帐条件的限制,必然产生在本地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调查户比重偏大,抽样误差被人为扩大,代表性肯定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因家庭主要成员或劳动力外出,必然出现非掌管家庭经济的人员记帐(或由外人代记),这些人不太熟悉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这样也不能真实反映家庭实际收支状况,调查误差也被人为扩大,同样也影响末端样本的代表性。

  ㈢不适应统计调查改革发展的需求。一是随着统计调查系统改革基本到位,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而老的调查方法又要占用基层调查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调查任务与调查力量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社会对农村住户调查信息需求更加迫切。在时间上要求更加快捷,在内容上要求更加全面,在方法上要求更加灵活,在质量上要求更高。老的调查方法很难适应上述要求。因此,农村住户调查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农村住户调查方法的目的:通过改革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方法,减轻基层调查人员工作量、提高农村住户调查源头数据质量。

  改革条件日趋成熟:一是调查队改革基本到位,同时经费保障程度提高,独立调查、独立上报的体制基本形成;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人员手机基本普及,通讯更加便利。使电话调查成为可能;三是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农村经济趋向多元化,抽选具有代表性调查户的难度大,促使调查系统只有通过改革适应新的形势;四是新一轮农村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即将展开。

  改革设想:在农村住户基层调查网点中,抽出一小部分调查户保持原有记帐方法记帐、余下部分调查户按新的记帐方法记帐,两部分合并共同完成农村住户调查任务。简称为“分类记帐法”。

  “分类记帐法”的中心思想是:在保持原农村住户调查网点抽选理论体系和方式不变、调查目标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基层调查户记帐方法,从而实现既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又减轻基层调查人员工作量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和户抽选完成后,根据调查户收入高低和劳动力多少等到相关指标的变异程度(即方差),在每个调查点10户中,再抽出一定比例的调查户(暂称a类调查记帐户、下同。根据**县20xx-20xx两个年度12个点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测算,此比例占调查点总户数的30-40%即可)按老调查方法记现金、实物两账;剩下的调查户(暂称b类调查记帐户、下同)按新调查方法记帐,即称为“分类记帐法”。

  “分类记帐法”要求a类调查记帐户保持原来记帐方式不变。即由调查户家庭主要成员自己记录本户所发生的全部现金收支(记现金帐)和实物收支记(记实物账)二本账,经编码、录入,参与全县汇总;要求b类调查户的账全部由辅调员代记,采取分月进行一次性入户访问(或电话访问)调查登记。只调查记录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相关指标和季报中劳动力从业状况(包括劳动力监测调查)、年报一次性调查表等。如农、林、牧、渔生产投入和收入、家庭经营非农行业生产投入和收入、打工人员收入、国家各种补贴、其它各种扶助和补贴收支等指标。实行二账合一的方式登记。经编码、录入后参与全县汇总。

  a类调查户和b类调查户调查结果合并汇总后,可得到县(市)级分季(月)现金收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和部级合并汇总后,分级除得到农民收入外,还可以进行分a类和b类调查户分别汇总推算,获得所需全部资料。因其样本量大,调查推算指标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调查目的需求。省以上a类调查户汇总推算结果仍可作为推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结存等类指标。如人均粮食、蔬菜等消费量;人均蛋白质、油脂、热量等摄 入量;人均衣着、交通、通讯及各种服务等消费量。b类调查户除参与省以上农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的汇总外,还可重点作为观察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打工收入变动等状况的对象。指标设置及调查表例如下(例)。

  1、可被抽选调查对象范围广泛。因调查方式改变,无论是否识字或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外出,全部农村居民户都可作为被抽选对象,抽选范围全面,这样就保持了随机抽样固有的代表性强的优点。

  2、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一是末端样本代表性有保证。首先是可遵循随机原则抽选末端样本,不需要人为调整记帐户,保证了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代表性。二是整体记帐质量有保证。对于a类调查户,因抽选户数较少,抽选的余地较大,可尽量抽选有记帐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农户,因而他们的记帐质量可以保证;对于b类调查户因由辅调员代记,特别是指标设置比较简单、调查频率较低,加上辅调员待遇提高,责任心增强,因此数据质量也有保证。三是可以大大减少调查误差。主要是回避了调查户无人记帐的问题,解决了长期影响记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了源头数据质量。

  3、可减轻县级调查队工作量。一是可减少基层编码录入工作量一半以上;二是减轻对基层记帐质量检查指导工作量;三是减轻抽选、培训调查户工作量和做调查户思想工作的时间;四是减少月报、季报、年报审核改错工作量,总之可减轻县级调查队住户调查工作量可一半以上。

  4、可节约部分资金。如果老记帐方式按户均300元,辅调查员500元发放调查补贴计算,每个点10个调查户共需资金3500元。新的“分类记帐法”因b类调查户(一般6户左右)没有自己记帐,每户只需发一定量的电话费(或称为配合费)即可,按每户每月发10元、全年120元,辅调查员每月100元,全年1200元计算,每个点需资金3120元左右,每个点可比老记帐方法节约资金近400元。

  5、此项改革方案是我们在广泛征求农村住户辅调员、记帐户意见并结合县级调查队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6、可以推广一点多用。新的“分类记帐法”因每个点大部分调查户生产经营情况由辅调员入户调查取得,调查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在此网点上经过简单改造后,可作为其它调查目的的抽样框。一是可抽选中间消耗调查网点;二是可抽选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网点;三是可抽选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调查网点;四是抽选畜禽一般农户监测调查网点;五是可作为劳动力调查监测调查网点。

  建议:1、此改革的设想源于减轻基层调查队工作量和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仅作为改革现行农村住户调查方法的一种探讨。如果此法有所长,希望抽样调查理论专家和国家统计局相关领导有所借鉴,也可为调查队同仁开扩视野,为共同改进和完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而努力。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土地摸底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三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二次调查的任务包括: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与以往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不同,这次二调不仅要提交各类土地的汇总面积,更是要求自下而上汇交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实现全国土地调查信息共享。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④本测区航摄时时塘基本没水,影像不明显,需利用立体影像或一调成果参考判读。

  ⑤城镇范围外的独立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代码按权属表示,村名暂按现状图标注,外业核实。

  ③正确理解灌木林地和祼地的涵义,两者相差不大按祼地表示,实在无法判读则为外业核查。

  (1)、将内业采集的单线线状地物(河流、沟渠、道路)在实地量取其宽度,宽度变化大的线状地物要分段量取宽度,并在像片上标注量取宽度的位置。要注意补调内业遗漏的线米),检查内业采集的双线公路边线m的线状地物作为权属界线时,必须调绘和表示,但不参与面积计算。

  (2)、调查村庄、居民地的名称,核查居民地周边是否有新增房屋,居民地是否有综合过大,是否有遗漏其它地类。

  (3)、对耕地核查时,重点检查水田和旱地内业判读是否准确,在实地核准水田和旱地的边线,把耕地范围内业无法判定的其它地类调绘出来,同时把内业无法判定的其它地类调绘出来。要特别注意影像是阴影地方的核查。

  (4)、零星地物调查就是对小于上图标准的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且实地面积大于等于200m2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实地丈量其面积,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

  (5)、对成像时间到调绘时间出现的新增地物:新增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交通运输用地(10)、沟渠(117)、水工建筑用地(118)、设施农用地(122)等地类,须在图斑顺序编号前加“B”,并在调查手簿中记录及绘制相应图斑草图。除以上新增地物外,其它新增补测地物可不在图斑顺序编号前加“B”,但必须填写调查手簿,并在备注栏中说明引起底图影像显示的地物类型与实际地类不一致的原因,如“农业结构调整”等,为以后进行地类核查提供依据。

  (6)、实地目估,当耕地比例大于60%时(多一半为耕地时),将混在一起的耕地和裸岩石砾地作为一个图斑调查和表示,地类确认为耕地,裸岩石砾用散列式非耕地系数扣除;当裸岩石砾比例大于60%时(多一半为裸岩石砾时),地类确认为裸地。

  (7)、坟地零星分布于林地中,按林地认定;如坟地密集成片分布,按特殊用地认定。

  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生态省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实施城乡化策略。山西省城乡生态化就是要遵循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演进过程,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1]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含有自然和社会两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产业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生态产业注意到了自然生命生态系统中本无废物的事实,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共生”的生态调控原则,而生态产业协调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生态系统在某一发展阶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得以持续发展。[4]基于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下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农业、农民和农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看,“三农”实质上分别对应着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即农村自然、农业经济、农民社会,可见,三农现象不只是经济或社会领域内的问题,“三农”之间形成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关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4]

  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作为山西省城乡生态化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根据榆次区20个村、灵石县14个村和保德县16个村的调查,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村建立水源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100%,村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占调查村总数的38%,基本上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村委能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而且有30个村地下水资源受到煤矿区的影响,占调查村总数的60%,农村主动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

  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在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周边村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距离榆次区、灵石县和保德县城较远、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没有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村尚未做到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村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直接倒入深沟和深坑内;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2%,但各村推广的户数并不多。在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户用沼气村达到调查村总数的100%,但各村发展的户数并不均衡;村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6%;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

  村周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建立,有效地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村周边不存在污染问题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在拥有煤炭资源丰富的灵石和保德县,由于煤矿企业的开采,村内存在一定面积的土地坍陷问题,村内存在坍陷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48%。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村内已经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占调查村总数的100%。

  各村能推进健康养殖,在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方面,已经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力求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人畜混居现象彻底改变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已经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力求提高养殖的规模化水平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发展沼气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能够通过养殖小区生产有机肥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100%。但不能有效地进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0%;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

  按标准化生产,强调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村在调查村总数中占比为0。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种植区域普及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实施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的村占调查村总数的50%。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