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鼎点娱乐-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09 19:34    文字:【】【】【
摘要:首页-鼎点娱乐-首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价值的基础是其使用价值。可是,如何定义使用价值则需要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科技水平。不过,如果我们利用需求曲线的话,就可以比

  首页-鼎点娱乐-首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价值的基础是其使用价值。可是,如何定义使用价值则需要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科技水平。不过,如果我们利用需求曲线的话,就可以比较简单明了地看出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而评估其使用价值了。从这方面就可以说,需求是价值的源头了。那么,这个道理怎样应用在我们的投资生活中,帮助我们获得期望的收益呢?本篇文章,我们将和大家介绍需求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需求确定价值。

  唐朝有个诗人叫做李绅,他有一次路过韩信庙,也是对韩信的身世极为感慨,于是留下了一首诗——《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讲述了韩信很多故事,读起来,你能感受到韩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但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你看到的却是一个巨大的人生悲剧。

  韩信是淮阴人,他父母死的比较早,小时候孤苦伶仃的。有一次,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寡不敌众,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这便是“胯下之辱”这个典故的来历。

  前面我们说了,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于是他就靠在河边钓鱼来获取食物为生。有一次他在钓鱼时,河边的一位在洗衣服的老妇人见他一副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就这样,老妇人在河边洗了数十天的衣物,也就为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韩信很感激,于是对那个老妇人说:“吾必有以重报母。”韩信的意思是不会忘记老妇人的恩惠,他会报答她的。没想到老妇人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老妇人的意思是因为可怜韩信才给他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回报啊!“大丈夫”、“王孙”是老妇人对韩信的尊称,由此可见,老妇人的话语其实是暗含激励的,她希望韩信能够振作起来,有所作为。

  后来韩信发达了,当上了大将军,又逼着刘邦封自己做齐王,还在“垓下之战”消灭了勇猛强大的项羽,立下盖世之功。但他还一直惦记着当年那个给他带饭的老妇人,于是派人送了她一千两黄金,作为对当年带饭的酬谢。

  后来韩信因为收留了项羽的亡将钟离眛,被刘邦认为韩信有造反之心。刘邦的谋臣陈平设计诱捕了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随后赦免了韩信的罪过,但把他降级为淮阴侯。韩信因被贬而心生怨恨,也非常清楚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慢慢的就真有了造反的心思。后来他打算和陈豨联手造反,当刘邦率军去剿灭陈豨的叛军时,韩信则计划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被自己家臣的家属告发了,于是还没等刘邦回来,韩信就被吕后诛杀了,还夷了三族。

  讲述韩信的故事,正是因为他这一生的经历实在是太能反映出需求的价值意义了。当他早年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可以忍受胯下之辱;当他发达了,他还不忘用要答谢那个当年给他带饭给他激励的老妇人,而且用了千两黄金。这其实就是需求的价值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富过钱不重”,人没钱的时候,命不值钱,人有钱的时候,钱不值钱。

  随着不同的时期,人生处于不同的阶段,一个人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之前对于韩信来讲,面子不重要,活着很重要,所以他可以忍受胯下之辱,老妇人给他饭吃,他很感激;等他有钱的时候,钱不值钱,一千两黄金对于他也不算什么,所以他赠送给老妇人一千两黄金,觉得这样才对得起当年老妇人给他带饭的恩情。

  而韩信覆灭的故事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需求的价值意义。当大敌项羽还对刘邦构成着巨大的威胁的时候,韩信那时候已经消灭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派人送信给刘邦,携军功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他对于韩信不马上过来救援还要求封王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但他也没办法,还是封了韩信做齐王。后来项羽覆灭,天下太平了,韩信终究还是免不了一个兔死狗烹的结局,怎能不令人唏嘘?从需求的角度来说,随着天下形势的变化,意味着刘邦对军功贵族阶层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而韩信没能适应这一种变化去改变做人做事的方式与风格,招来了杀身灭门之祸。

  在西方经济学的意义中,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可能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这里面所说的“需求”是指个体的需求,其构成要素包括消费者愿意购买及能够购买,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有购买欲望,同时还有有支付能力,这两点缺一不可。

  而市场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也就是说,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如,茶叶与咖啡都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有的消费者喜欢喝茶叶,而有的消费者喜欢喝咖啡,这就是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某种商品 或者服务就会买的多,需求也就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重点)。当产品价格上涨时,一般来说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加(有特例,后面会提)。

  所谓替代品,就是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的商品。如茶叶与咖啡。当茶叶价格上涨时,茶叶的需求降低,咖啡的需求就会上涨,这就是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的商品。如茶叶与茶壶。当茶壶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减少对茶叶的购买,需求就会降低。这就是互补品价格的影响。

  如果消费者就某种商品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测,当预测价格会上涨时,就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当预测价格会下降时,就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这就是未来价格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P就是商品价格(Price),D就是需求量(Demand)。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增长,需求量就会下降。这也就是需求规律。

  这个我就不多讲了。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人来说,需求规律是众人皆知的,西方经济学把这个现象定义并加以量化,从而揭示出一般规律的存在。

  小时候,我家住在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附近,算是一个比较小规模的蔬菜种植大户,也经常要去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把家里种的蔬菜批发卖掉。蔬菜批发交易一般都在凌晨进行,每逢寒暑假或者周末,有时候我也会去给我妈做帮手,陪她一起去批发市场卖菜。

  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蔬菜的批发价格往往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天的不同时段,蔬菜的价格也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就是几乎同一个时段,可能就因为各个菜贩摆放的摊位不同,蔬菜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那个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合理的价格该是怎样?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多年,也伴随着我后来投身金融行业的历程,我们经常要做交易决策、投资决策,我也必须面对与价格有关的这么些问题。

  如果到西方经济学里面找答案,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答案。西方经济学中,需求规律中有提到价格与需求的反向相关性,又从供给规律中提到了价格与供给的正向相关性。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经济学中的一般规律——供求规律。即,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西方经济学中对供给和需求的定义都太过简单,或者说太过狭义,它只关心已经存在的并且已经发生交易的供给和需求,而不关心为什么会有供给,为什么会有需求,更不会关心,先有供给还是先有需求。但是对于做交易的人而言,我要预判供求关系的变化来推导价格的波动趋势,而不是根据结果来告诉自己,你看,价格上涨了,供不应求啊!对于做生意特别是做品牌做营销的人而言,也要知道如何才能激发需求如何才能把货卖出去。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英国人殖民和法国人殖民的风格不一样。法国人喜欢土地,英国人喜欢市场。对于英国人而言,一块没有人耕种的土地,即便这块地再怎么肥沃,那也没有价值,所以英国人会想办法,无论是武力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或者连哄带骗,他都要让原住民融入英国人主导的经济体系之中,让原住民帮助英国人开垦土地。这样一来,原住民或者通过种地然后把农作物卖给英国人来赚钱,或者通过开矿生产矿产品卖给英国人来赚钱,英国人把初级农作物和矿产品买回去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卖给殖民地的原住民。对于英国人而言,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这也是英国在殖民时代成为最强大的列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案例也反映出人的重要性,哪怕是在殖民时代经济地位远低于英国人的非洲土著。因为,人是需求的源头,也是劳动力供给的源头。没有人,一切皆荒芜。

  浩瀚的太平洋中间,有个与世隔绝的耶普岛。耶普岛是由珊瑚礁生成的,岛上没有岩石。“费”是600多公里以外的帕劳群岛上的圆形石块,需要岛民乘坐独木舟或排筏花上数周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开采并运回,是当地的硬通货。据说这种石币全岛共有12000个,散布各处,部分沉落于海底,但都被最富有的岛民所持有。

  这个岛屿最早是被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时发现的,于是他们就宣称这座岛归西班牙人所有。但是后来西班牙并没有派驻官员去治理,因为他们觉得没价值。这里一没黄金二没白银,只有些海产。

  后来德国崛起了,他们之前在殖民时代没有怎么在海外殖民,于是,他们从西班牙手上买下了这个岛,他们计划在岛上建公路、修军营,但先后换了好几任总督,他们靠暴力奴役,用马克和黄金给当地人做酬劳,然而岛民们依然不愿意配合,德国人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把人力和物资运过来自己建,所以,这个计划拖了好几年都没实现。后来,德国换了一任总督,他通过考察耶普岛,发现岛民用的货币既不是黄金也不是马克,而是这个“费”。最后,总督把岛上最大的一块费抢过去了,还在上面画了一个黑色十字架,表示德国拥有这块石头,这对当地人来说是奇耻大辱。

  随后,总督说,如果想把它拿回去,那你们就得帮我们修公路、修军营,于是当地人立即像着了魔法般的,开始积极的帮德国人修路……

  耶普岛的岛民不需要黄金,不需要马克,你供给黄金,供给马克,有意义吗?有作用吗?有价值吗?你不能说,我好心好意,黄金都给你了,你还不快点干活?这就显然大错特错了,因为,需求没有产生之前,任何供给都是无意义的。

  所以说,从交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来说,需求是必须在先的。你可以先供给,但是无意义。而人,才是需求的源头。人的需求才是最需要首先去研究的。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学派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三个,人性本善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论。咋一看名字,就能感觉到这和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相似性和某种联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

  既然做投资需要去研究需求的变化趋势,做营销可能要去引导和激发需求,那我们就必须要去研究“需求”,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工具。

  生理需求,意思是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要活着就要吃饭,就要衣食住行,满足这些条件的最基本的需求,就叫生存的需求。

  有了生存的基础之后,人就会寻求安全感了。比如说在远古的时候,人类活在地球上是没有安全感的,我们可能每天面对虫鱼鸟兽的各种袭击,风险很大,那么原始人类就需要找到山洞,然后生一堆火,让猛兽不敢靠近。后来原始人意识到,没准还可以自己改变一下这个山洞结构,没准我可以自己搭个房子啊,于是人类最初的居住环境的就在安全需求的驱使下,一步步发生了改变。

  后来,我们不仅仅是要让自己远离虫鱼鸟兽的袭扰,我们还要让自己面对其他的人的进攻的时候,我们能够保护自己,所以我们要组建部落、组建国家、组建强大的军队,要实现强大的国防,这些都是为了安全。

  从现代社会的财务意义层面来说,我们活着就会有财务上的安全需求。我们以前是不追求这个的,因为以前我们的首要问题就是有饭吃,所以对于最底层的人而言,他赚钱的目的,他不是为了简单的获得安全感,而是先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一但生存问题解决了,他就要考虑我如何能够持续的生存,而能保障持续的生存的,就是安全。

  马斯洛需求的第三个层次,那就是归宿。一旦人进入归宿需求阶段的时候,人就开始对人群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我们就可以把它简单的分成横切和纵切。

  什么是横切呢?横切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阶层,而横切的标准就是财富的规模,可以简单的分为穷人到小康,到中产再到富人、大富豪。以前全球运动的时期,就是横切,对社会财富阶层进行划分,人群就形成了财富阶层的对立,然后发动群众起来斗争。

  那么纵切呢,就可能是根据肤色、人种、民族、宗教、性别、意识形态等等来进行划分。在今天的西方,特别是以特朗普为代表,横切弱化了,更强调的是纵切,肤色、种族、性取向、环保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否认同当代中国)现在变得更加重要。

  跨过第三个层次的需求之后,就进入了尊重。这个阶段的人们希望活得有面子,希望自己被认可,希望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像现在我们常看到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积极的,有些也会是很虚荣的。比如说努力进入名校名企、花很多钱用名牌包装自己、企业家给名校捐款获取荣誉学位等等。

  但这些都实现之后,再往上走就是自我实现。到了这个阶段的人,觉得自己必须要有追求,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例如,要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身,要推动人类科技的重大突破,要实现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实现人类未来的一个大同社会等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很明确的告诉我们,需求是一步一步往上走的,人各个层面的需求都有,但人处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济阶层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时,那么人所表现出来的需求的重点,就会不一样。

  前文所讲到韩信的故事,提到韩信在没有发迹的时候,他可以忍受胯下之辱,因为对于他来说,那个时期他最重要的需求是生存。但等到后来刘邦把他的级别从齐王降到了淮阴侯,他就受不了了,他觉得我怎么能由王变成侯呢,他觉得面子上就挂不住了,他就要抱怨,甚至是想谋反。就是因为到了这个时期,随着韩信的社会阶层、财富阶层的变化,他的需求重点由生存的需求变成了尊重的需求,就是从第一层级上升到了第四个层级。

  韩信之前可以千金酬一饭,也是这个道理。他以前没饭吃的时候,别人给他饭吃,其实解决的是他简单的生理需求,让他有办法活下来,有饱腹之感。后来韩信发达了,他用1000两黄金去酬谢别人送饭的恩情,这是因为他的财富阶层变化之后,开始要面子了。

  但是韩信要面子的行为,也是他第四层级的需求为了得到满足,他萌生出了造反的想法。韩信所萌生出来的造反的想法,反过来威胁到了他的安全,他连维系当前的生存状态、社会地位都做不到了,最后被吕后给杀了。

  因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它所支付的代价也发生了变化。没钱的时候为了生存可以受胯下之辱,等后来有钱的时候,他社会地位提升了,他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支付给老妇人的千两黄金,仅仅只是为了支付当时那几顿饭的费用吗?显然不是,他支付的奢侈隆重,他是在为他的尊重的需求,也就是第四个层次的需求在支付费用。

  所以通过需求的差异,我们可以理解到,同样是一顿饭,它卖的价格,会因为它满足的需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从供给的角度去看价格,那它就不应该有很大差异,因为那一顿饭的生产成本应该决定这碗饭的价格。但是买家愿意支付多少对价,这不取决于你用多少钱生产。

  举个吃饭的例子。如果你用很优质的大米,用的水也很好很昂贵,用的烹饪工具也很贵,那你煮出来一碗饭的成本就可能要花十块钱甚至不止。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他会觉得我完全可以用1元钱去买到一碗饭,我为什么要去买10元钱一碗的饭,对吧?我们去饭店吃饭时,有的饭店加米饭是一碗两元,有的饭店米饭免费,有的饭店是有茶位费、人头费的,有的饭店则没有这些费用。我们选择哪个?如果简单是用成本定价,用供给的这个角度去考虑价格,就应该选择最便宜的。

  但为什么我们往往不会去那个最便宜的快餐店,反而中高档餐厅的生意也非常不错呢?比如我们自己简单解决个中饭,可能就会选择大米先生。而当我们要陪某个重要的人物吃饭,可能是某个客户,可能是某个领导,可能是某个重要的朋友,我们可能会花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去吃一顿饭,我们这时买的是什么?买的是尊重,买的是面子,买的是氛围和舒适感。

  刚刚说到的大米先生,它可能比街边没名气的小快餐店,相对来说,它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对食材更讲究、对卫生更注重,我们觉得吃下来会更健康、更安全、更不容易生病,虽然价格比街边小店贵一点,但我们是在为安全支付了相对高那么一点点的代价,交易对价。

  但如果我们就选择一个最普通的,虽然可能看上去环境比较差一点的小小快餐店,不过它胜在便宜,那这时我们解决是什么?我们解决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所以我们支付的对价也是最低的。

  这是从对价的层面上来理解,人们愿意为更高层面的需求的满足支付更高的交易对价。

  从一个人的年龄阶段也可以看体现出来。人在刚毕业刚出来的时候,可能没什么钱,先解决的生存需求;等到工作时间长了,财富积累变多,会越来越觉得更高层级的需求的满足,就变得越来越成为必要。

  咱们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社会所积累的财富也是越来越多。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大部分还是表现出他从一出生开始就习惯的经济消费模式。比如说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的人,可能小时候有碗饱饭吃就很满足了,哪怕他现在老了、有钱了,但是他依然会很节俭,可能为了一顿饭还是会亲自下厨。

  像我们父辈很多人就这样子,即便他们现在的财富阶层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依然会尽可能抠每一个子,如果多花了几块钱,依然心里很不开心,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浪费是可耻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都已经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已经不是他花不花得起这个钱的问题了,重点是他就不应该花。

  但对于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勤俭节约”感觉就没那么强烈。因为从他出生开始,那个饥荒的年代,那个极度不稳定的年代就已经远去了,只听说过,没经历过。所以他们会觉得,饭总是有的吃的,关键是自我在这社会中有安全感,所以他们喜欢体制、喜欢福利、喜欢稳定的工作,他们不愿意去打破平静的生活。

  那么到了80后、90后,大家的想法就变了。咱们不仅仅是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关于吃饱饭的这个问题,已经离大部分人都比较遥远了,甚至我们都会觉得,虽然做生意不容易,但找份工作总不会太难吧?有碗饭吃,不至于就饿死人吧?所以80后、90后创业的比例大幅提升,也开始会有各种各样自己的想法,开始注重自己跟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开始要抱团、要强调圈子。

  所以对于80后、90后而言,社交的需要对他们非常的重要。所以你说60后、70后不会用手机、不习惯用微信、不习惯用即时交流软件,我很可以理解。但是80后、90后,那一定是会很熟悉的使用微信、QQ等,而且更年轻的一代人,他们甚至都不用大家所常用的社交软件,他要用特定化的,他不是不会用,他只是要标榜自己跟你不一样。

  那么再往后走呢?到00后、10后,他们会有什么想法?我相信他们的想法可能会比80后、90后在某些方面更强烈、更突出,他们创业的意愿、创造的意愿、表达自我的意愿、个性化的意愿一定会更强烈。他们不仅要标榜出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表现出来他是卓越的、与众不同的,是超越于他的父辈那一代的人的。

  所以我们要从不同时代的人的需求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这本质上是因为需求在变化,因为全社会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变化,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他们是站在父母的阶层的基础上来发展的,所以他们一开始的需求重点就不同。

  所以为什么很多二十年前还很火热的品牌,到今天就没落了呢?是品牌的问题吗?是它们做错了什么吗?很多时候并不是,而是因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人正在发生变化,人的变化导致了需求的变化,如果供给没有及时跟上这种变化,那么货就卖不出去,股票就要下跌,公司的未来就没有前途。捕捉到了新一代消费主体的需求的公司,它的货就好卖,它的股价就上涨,这样它就可以进入蓝海市场而不是内卷的红海市场。

  所以我经常听很多人现在生意不好做啊,现在经济形势很糟糕啊,那我就想问,如果你在中国都觉得经济形势糟糕,那你怎么办呢?你去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觉得经济形势只会更糟糕。中国已经是过往几十年中财富积累最快的国家了,这里的机会是最多的,只不过是需求的变化,我们有没有敏锐的感觉到。人最怕的就是保持着过去的思维习惯,保持着过去的行为习惯,然后不改变,却在被这个时代所抛弃的同时,然后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我们只要紧跟时代的脉搏,紧紧把握需求变化的趋势,我们一定能做好工作,做好生意,做好投资,一定能让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充满更多的美好,因为我们真正在把握价值的源头——把握需求。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