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天运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01 00:15    文字:【】【】【
摘要:首页~「天运注册」~首页 中国是地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国家,蔬菜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而有机蔬菜指的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根据相关有机生产的规程,遵循生态学原理

  首页~「天运注册」~首页中国是地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国家,蔬菜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而有机蔬菜指的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根据相关有机生产的规程,遵循生态学原理与自然规律,不利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废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等物质,使用系列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经过相关机构鉴定之后,颁发了食品证书的蔬菜类产品。作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机蔬菜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而言,有机蔬菜的组织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相比较而言,有机蔬菜的种植往往需要更密集、更大量的技术与劳动力,比起一般蔬菜种植,有机蔬菜的种植产量低下,远离污染,有自然本色,但更精耕细作。总体而言,国内生产有机蔬菜的方式有多种,从规模大小上,主要有单独生产型、合作开发型、公司枢纽型等。一家一户普通农户种植方式管理成本较高,见效慢,农民收入提升速度不快。开发专业合作社模式解决了分散经营中存在的标准问题与技术障碍,提升了投入产出效益。而公司往往可以建立起全套且完整的有机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公司可以利用多种股份合作模式经营,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场+农户”等方式。从销售市场上看,又可以分为本地销售型与出口创汇型。从销售渠道上看,有机蔬菜有大型超市、直销、有机食品专营店、团体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国内起主要市场支配力的是大型零售商。

  有机蔬菜的生产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它依赖于一种低输入、良性循环的生产管理体系,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的平衡与保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石油类产品的消耗,不断促进食品加工生产与流通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因此,无论在农药管理还是田间管理上,都应该尽可能地周密。

  国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机蔬菜价格高出一般蔬菜产品价格50%~500%,因此,国内市场中有机蔬菜的流通尚不够乐观。欧洲市场是有机蔬菜消费的主要市场,年增长率高达21%,然而,由于生产商品的季节、质量、流通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在欧盟的销量并不大。日本、韩国是当前中国有机蔬菜的主要出口国,消费潜力较好。

  尽管有机蔬菜是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但国内在政策诱导及其生产、流通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产品定位不明确、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有机蔬菜的投产、开发、销售是一个全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投入较大、收效较慢的过程。尽管国家对这一方向十分重视,但在政策与资金扶持上仍相对欠缺,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每年都会拿出相应的专项资金,促进有机蔬菜的发展,但支持力度仍偏小。

  在产品定位上,由于目前国内的有机蔬菜技术仍相对落后,他们在病虫害草的防治以及土壤培肥等技术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差距甚大,这就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口味上,都比不上国外同类产品。同时,由于国内产品生产上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开发细分市场,导致产品定位大众化、模糊化,产品销售动力不足。

  在产业化方面,农户与相关公司难以做到从种子选择、肥料的使用、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原料的验收与收购、产品的加工、半成品的储存至最终成品包装出货,全套生产流程的具体环节,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同时,目前国内开展有机质量监督追踪体系并不多,如何通过产品的包装编号,直接追踪到产品的生产、流通每个环节,乃至最早的种子选取特点及相关记录,对有机蔬菜生产农户及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鉴于国内有机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有机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人员培训、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着手,鼓励广大民众参与从事有机蔬菜的生产与销售。同时,政府还应以客观、理性且务实的姿态,从科学技术、组织监管以及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有机蔬菜的健康发展创造出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相关生产商、流通商应进一步明确有机蔬菜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通过强化科研、不断创新的方式,建立起全套的保障体系。

  在产业化方面,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有机蔬菜的制造、加工环节之中,是扩大内需、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举措。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起认证、咨询等机构的纽带作用,促进有机蔬菜的生产进一步产业化,为国家成为真正的有机蔬菜出口强国而努力。

  1 邓红生,黄邦海.欧壮拮广州市有机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8(3)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市场对有机蔬菜的需求量就更大了,这给有机蔬菜的种植带了很大的挑战,未来有机蔬菜种植要在保证蔬菜绿色无公害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截止上一次的人口大普查,我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4亿,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我国在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这块还是比较成熟,但是,在管理监督、实施方面还比较欠缺。

  与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相比,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有着市场需求上的优势,而正是因为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普及度要求高就非常高,那么未来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将更加有针对性和区域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品种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都不一样,不会像目前那么笼统,其发展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蔬菜的种植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无公害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蔬菜的种植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现代社会,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更加的高了,对养生食品越来越关注,生产和销售更加健康的蔬菜才能符合市场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生产出更加绿色的蔬菜。

  我国在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上成果繁多,但对种植技术的运用、普及,以及对蔬菜有机种植的过程还缺少监督管理,其种植现状主要如下。

  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不到位主要是推广资金不足以及个人思想狭隘的影响,一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从研发到推广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科学推理才能投入市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资金问题,相关的种植设备无法落实,加之一些人狭隘的思想,技术成果难以实现共享。

  在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要加强技术落实监督管理,抽查有机种蔬菜种植是否符合规范,定期的抽查蔬菜质量,检测其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蔬菜坚决不予颁发有机蔬菜标志,不允许以有机蔬菜名称上市销售,但目前的有机蔬菜种植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

  我国有机蔬菜种植概念发起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我国的有机蔬菜不仅仅供应国内市场,还销售到了亚洲、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大,愿意进入行业发展的人就多。

  由于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壤质量要求高,因此其种植的地区都是一些没有过度开发的农村地区,所以,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比较平民化。

  蔬菜的种植包括选种、育苗、入土栽培、生长期管理、收获期管理等几个步骤,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管理和革新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有机蔬菜的选种一定要选择非转基因蔬菜的种子,种子是不能用化学物质处理的,还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种子,只有这样的种子才能符合有机蔬菜的种植要求。在后期的培植管理过程中,使用这样的蔬菜种子抗病害能力强,对土地的适应性强,不容易生病,那么对蔬菜进行杀虫抗病喷洒的农药剂量就会大大的降低,由于选择时没有采用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也会从根源保证蔬菜的绿色无公害。

  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一定是要在青山环绕、绿水环抱的地区,不能选在土地过度开发或称近期内使用过农药的地方。在选之前,需要严格考察备用地区的土壤质量,检测其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实地考察种植基地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检测周边的河流水质是否无污染,周边是否有大型工厂分布,人类居住污染大不大等等,总之除了要考虑种植基地周围的情况,还要考察基地周围50公里内的环境条件,确保蔬菜种植使用的灌溉用水、生长土壤、呼吸作用的空气都要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要求。

  由于土壤种植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土壤中的物质成分可控性非常低,因此,我们研究了水上蔬菜栽培技术,水上蔬菜种植技术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可控性非常强,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蔬菜根茎的生长,观察蔬菜根茎是否有发霉、病变、虫害等等,便于及时实施治疗。不论是土壤种植还是水上种植,在蔬菜的生长周期管理中,严谨使用基因工程来提高蔬菜产量,遵循蔬菜的自然是生长规律,结合光、温、水三要素为蔬菜的自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有机蔬菜的施肥一定选用的是有机肥,所谓有机肥就是非化学物质合成的肥料,有机肥运用可以是人类粪便、动物粪便、秸秆腐烂物、草木灰等等,在收获蔬菜的时候可以实行“秸秆还田”,也就是将蔬菜的根系,以及剔除下来的部分均匀的填埋在土里,再在土壤里养殖蚯蚓,一个是起到酥松土壤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就是让蚯蚓吃食这些根茎、废叶,将其转化为肥料,排除到土壤里;科学控制施肥量,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施肥;使用发酵肥,发酵肥是经过非化学成分介入的化学发酵肥料,这样的肥料有机物质充足,利于蔬菜吸收,你能够降低肥料成本;巧施追肥,有机蔬菜的施肥要灌溉、土壤养护与施肥共同进行,在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对这三项工作进行调度,根据生长需求量,采用不同的肥料,可以是生物肥料、粪尿肥料、干肥、湿肥、熟肥等等,灵活搭配使用。

  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从选种和培土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后期病虫害防治就简单多了,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有机蔬菜的虫害防治可以采用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很简单就是人工除虫,检查蔬菜叶表的害虫,人工摘除;人物防治技术喂养一些常见蔬菜害虫的天敌,例如青蛙、瓢虫、蜻蜓等等,特别是放养青蛙,他除了可以捕食害虫以外,还能增加农民收益;物理防治就是根据害虫的习性放置诱捕器,或者给害虫制造产床,引诱他们在此产卵繁衍,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有机蔬菜的病害防治可以使用石灰粉、硫磺等物质,另外还可采取无公害,含量要求达标的一些植物、药剂进行病害防治,例如,在基地周边种植小叶桉,小叶桉树能够释放氨气等物质,阻挡有害细菌滋生,同时也能抵御害虫。

  有机蔬菜绿色无公害,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广受人民青睐的蔬菜品种,由于有机种植的条件高、技术高,市场需求量大等原因,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在未来,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会更加趋向与操作简单、低成本、适用范围广、高产量种植发展,增加市场的供应量,降低生产销售成本,逐渐称为大众消费水平,我们相信,会有更过的资金和人力注入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发推广中。

  洋县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是陕西省二线年代末洋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来,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蔬菜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名、优、新品种不断推广,设施栽培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种植效益明显提高,蔬菜生产在促进洋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1 蔬菜产业带初具规模。2013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12万hm2,总产62.10万t,总产值12.00亿元。其中专业菜田面积2 066.67 hm2,复种面积4 800.00 hm2,产量26.32万t;发展蔬菜生产专业村64个,蔬菜生产专业大户2 426户。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汉江川道的龙亭、洋州、戚氏、谢村、马畅、磨子桥、黄安等7个镇,种植面积7 133.33 hm2,总产40.44万t,分别占全县蔬菜的63.7%和65.1%,以108国道沿线个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带格局形成。

  1.1.2 设施蔬菜发展较快。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洋县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工作重点,紧抓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菜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集中连片建设大拱棚和日光温室,设施蔬菜发展较快。洋县设施蔬菜生产形式主要有冬暖日光温室、渡锌钢管塑料大拱棚、小拱棚及地膜覆盖栽培。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设日光温室大棚634座,占地逾40.00 hm2,塑料大拱棚逾1 333.33 hm2,小拱棚逾200.00 hm2。已经形成了以冬暖日光温室和大拱棚西红柿、黄瓜、青椒、西胡芦、双膜洋芋、礼品西瓜等为主的精细蔬菜种类。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达4 140.00 hm2,总产24.84万t,产值3.50亿元,分别占全县蔬菜的36.96%、40.00%和29.17%,设施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1.2.1 蔬菜种类齐全。全县常年种植的蔬菜有50余种,形成商品规模的主要有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豇豆、菜花、甘蓝、大蒜、莲藕、大白菜、萝卜、四季豆等12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 586.67 hm2,年产量达到34.68万t,产值5.78亿元,占全县蔬菜面积58.8%、总产量的55.8%、总产值的48.2%。最具生产优势的有西红柿、黄瓜、青椒、豇豆、大蒜、莲藕、菜花等7个种类。全县常年种植番茄355.27 hm2,产量2.10万t;黄瓜404.60 hm2,产量2.44万t;青椒320.67 hm2,产量1.46万t;豇豆780.00 hm2,产量3.63万t;大蒜(蒜苗)986.67 hm2,产量2.22万t;莲藕366.67 hm2,产量1.71万t;菜花620.00 hm2,产量1.87万t。近年来,洋县在抓好蔬菜产业发展上规模的同时,加大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7类60余个,其中白玉春、RY幸运韩国夏萝卜,晚生寒春五号、魁首甘蓝,克新六号、早大白洋芋,千禧、粉玫瑰、东圣、金鹏、魔尔西红柿和津优系列黄瓜等品种投入生产,以其产量高、品质优,备受菜农和蔬菜购销客商欢迎,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

  1.2.2 蔬菜特色明显。洋县地处秦岭南坡,是全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部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珍禽朱的核心栖息地,境内环境洁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使洋县生产的蔬菜具备品质优、上市适时(早于陕西关中,稍晚于四川)的优势。例如洋州、马畅的菜花,谢村的大蒜,龙亭镇的冬暖日光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东联村的早春拱棚精细菜,石关的地膜洋芋等,在兰州、西宁、银川、西安等西北市场享有盛誉。

  1.2.3 蔬菜种植模式不断完善。根据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洋县在生产模式上探索总结出水稻―大蒜、水稻―地膜马铃薯、西红柿(黄瓜)―甘蓝(包菜)、青椒(西葫芦)―秋延西红柿等轮作的9种模式,编写制订了7种设施菜生产的操作规程,使蔬菜种植茬口日趋合理,周年生产能力加强。

  1.3.1 市场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洋县有蔬菜产地贸易市场13个,年销售蔬菜45万t,其中县城综合批发市场和贯溪蔬菜批发市场担负着全县28.3%的蔬菜销售任务,年外销蔬菜13万t。贯溪蔬菜批发市场是投资1 000余万元建设的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占地7.2 hm2,具有日吞吐量300~700 t的能力,是陕南规模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也是洋县的蔬菜交易中心,在洋县蔬菜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2 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2个,菜果科技服务机构4个,建设白云农业、朱生态农业省级蔬菜示范园2个,在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发挥了良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洋县蔬菜产业的发展。龙亭镇蔬菜协会有会员180余户,年购销蔬菜逾5万t,协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为入会菜农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优质优惠生产资料,节约了成本,极大地促进了龙亭设施蔬菜的发展,全镇已发展冬暖日光温室561个;洋县蔬菜西瓜研究所与黑龙江、郑州等8个研究所合作,积极推广优质、高产西瓜品种和嫁接技术,使瓜农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1.3.3 农民购销队伍壮大。洋县从事蔬菜常年经销的有301户,年经销蔬菜18万t,占全县蔬菜生产总量的29.0%,是洋县蔬菜销售的主要力量。谢村镇农民路正宏年组织蔬菜外销逾2 100 t,磨子桥镇杨黑蛋在西安胡家庙市场、兰州市场设有销售窗口,年外销5 000 t以上。由贯溪蔬菜批发市场董事长牵头组建的品康蔬菜经销公司在西安、兰州、银川等全国30多个城市设有销售窗口,年外销蔬菜1万t以上。洋县蔬菜外销的主要品种有蒜苗、蒜薹、菜花、甘蓝、干豇豆、莲藕、菜豌豆、香菇、木耳等。产品主要销往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成都、武汉、福州、广州等大中城市。

  1.3.4 种植蔬菜效益比较明显。据调查,1个日光温室大棚(净面积333.33 hm2)可产西红柿3 t,2月中旬开始上市,产值可达3万~4万元,扣除肥料、棚膜、种子、农药等成本逾0.5万元外,可获净收入3万元;塑料大拱棚产值30.0万~37.5万元/hm2,扣除肥料、棚膜、种子、农药等成本约4.5万元/hm2外,纯收入30万元/hm2左右。露地菜平均收入7.5万元/hm2,日光温室大棚和塑料大拱棚2个固定设施生产收益分别是露地菜收益的12、4倍,是种粮收益的15、5倍。

  洋县现有蔬菜储藏企业3家,分别是洋州镇草坝村300 t果蔬贮藏库、贯溪1 200 t果蔬气调库和白云农业500 t果蔬气调库。各气调库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时用时停,因加工贮藏能力的严重不足,使洋县蔬菜淡旺季市场没有调节能力,对蔬菜的稳定销售和效益有严重的影响,时而出现买菜难的局面。

  全县已建有谢村蔬菜脱水厂、县酱菜厂2个加工企业,年可加工大蒜、生姜、洋葱、莲藕、甘兰等500 t以上,但对于年生产50万t蔬菜县的市场调节是杯水车薪,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冬季生产反季节菜和早春的提前上市菜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保护地蔬菜面积小,品种单一,生产规模不大,高档蔬菜品种开发滞后,没有形成冲击国内大市场的优势蔬菜产品[1-2]。

  设施蔬菜是科技农业,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蔬菜生产发展方向。目前,洋县还存在着一方面设施蔬菜规模快速扩大,另一方面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为主的技术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特别是新发展的蔬菜基地,农户作务水平较低,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质量、效益,进而抑制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当前洋县蔬菜生产普遍存在缺少灌溉设施,遇到干旱年份,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开展的设施蔬菜建设,因其投资大,农户筹资较难。据测算,在洋县建1 hm2镀锌钢管塑料大棚大约需要投资30万元;建1 hm2日光温室大约需要投资150万元。目前,金融机构贷款利息为0.009元以上,而且一次放贷量小,周期短,手续较繁琐,民间借贷利息为0.012~0.018元。资金已成为蔬菜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洋县耕地总量小,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仅800.0 m2左右,平川还不足666.7 m2,而蔬菜建设主要集中在平川7个镇,农民习惯耕作简单的粮油作物和利用农闲外出务工“劳工结合”的生产方式,对土地流转有抵触情绪,土地流转难度加大,制约了规模化的发展,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较低。

  蔬菜生产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变化快的产业,需要一支相对稳固的专门机构和全程服务的技术指导队伍来协调、推动、指导生产,形成县、镇、村三级较为稳固的服务体系,加强培训指导和信息交流,充分提高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新农村建设[3]。

  以开拓西北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蒜苗、蒜薹、菜花、反季节大棚精细菜、春提早拱棚精细菜、地膜洋芋等洋县优势品种,加快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莲藕等水生蔬菜,努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芦笋、茭白、双孢白蘑菇等高档名特菜和保健菜。同时大力引进外地企业[4],加大有机蔬菜生产力度,借助朱品牌,开发山野菜、树花菜、椿芽、竹笋、核桃花等秦巴山区有机山野菜资源,开展深、精加工,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基地,拓宽国内市场,打响朱牌有机蔬菜品牌。

  在蔬菜产业上,积极引导,制定标准,把蔬菜质量和标准生产列入村规民约,教育农民发展高质量的蔬菜生产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收购、加工企业把好质量关,实行优质优价,形成农民、协会、企业诚信生产经营,树立质量、品牌、标准化意识,严厉打击掺杂使假行为,把好市场关,促使洋县蔬菜参与大流通,进入大市场。

  沿江平坝区7个基地镇,以莲藕、蒜薹、菜花和其他叶茎菜、茄果类为主,在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沿线及大集镇工矿企业周围集中划定发展一批专业村、专业组;每个镇集中连片建立万亩规模生产基地,结合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效益。中山区乡镇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高山越夏反季节蔬菜,重点建立甘蓝、甜椒、胡萝卜、白菜等生产基地;同时,开发竹笋、蕨菜等山野菜,建立生产基地。

  积极培育、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组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努力扶持企业争创蔬菜名牌,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引导扶持企业开展蔬菜贮藏保鲜、冷冻脱水、净菜泡制腌制、加工蔬菜汁(粉)、蔬菜饮料、调味品等深加工,促进产品增值增效,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加大蔬菜贮藏保鲜、蔬菜汁、方便蔬菜、速冻蔬菜的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蔬

  积极引进、示范新、特、名、优蔬菜品种,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创办蔬菜科技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无公害栽培、秋延后春提早栽培技术和有机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引导扩大拱棚、日光温室、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平坝每个乡镇划定区域建立稳定的保护地栽培生产基地200.0~333.3 hm2,新建日光温室6.67 hm2以上。加大保鲜加工等技术和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的引试和推广应用力度。示范粮菜、果菜、药菜间作套种、轮作等高效生产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有机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产品卫生安全。鼓励科研院所、农业院校、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有偿服务或领办蔬菜产、加、销企业实体,推动蔬菜产业科技进步[5]。

  一是进一步扩大贯溪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影响,完善和规范马畅、谢村、四五、槐树关等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成3~5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蔬菜批发市场。二是积极创办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有利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区域型、合作社型、公司型、协会型等中介组织,引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制等运行管理机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加强农民营销队伍建设,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四是加快建立县、镇、村(基地)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基地、企业、市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衔接,及时提供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信息服务,开展网上订单交易,增加市场占有率,促进蔬菜流通。

  [1] 曾桂芳,刘士惠.新疆博乐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3(11):18-19.

  [2] 高俊山,刘星,苗春乐,等.鄂尔多斯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10-11,97.

  [3] 马春红,刘威志,孙宇峰,等.白城市洮北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27,330.

  [4] 唐秀华.哈尔滨市阿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07,309.

  [摘 要] 蔬菜产业是康保县主导产业之一,在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植规模、质量效益、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但也存在品种单调、销售体系不完善、附加值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提高在京津市场的竞争力。

  康保县属于高纬度,高海拔中温带气候区,平均海拔1500m,无霜期90—105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蔬菜实现高产、优质、无公害。全县农业耕地145万亩,而且有100多万亩耕地基本未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特别是土壤含钾较高,生产的蔬菜糖份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好。康保县地处内蒙古高原,远离大中城市,境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全县土壤、空气、水资源无污染,加上其属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尤其是胡萝卜、瓜类、生菜、豆角、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期基本不施农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地区之一。多万亩耕地基本未施用过化肥和农药,特别是土壤含钾较高,生产的蔬菜糖份含量高、口感好、品质好。康保县地处内蒙古高原,远离大中城市,境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全县土壤、空气、水资源无污染,加上其属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尤其是胡萝卜、瓜类、生菜、豆角、马铃薯等作物,生长发育期基本不施农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地区之一。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为散户零星种植阶段,这一阶段蔬菜种植严格来说不能算做一个产业,蔬菜种植主要以庭院式及菜园式存在,并且相当部分为旱作田栽培,种植的蔬菜面积小,品种多以过去的农家品种如晚熟甘蓝、长白菜、本芹、胡萝卜、大萝卜、南瓜、土豆角、旱作大葱为主,良种率低,以国内品种为主,产品主要是农民自食自用,菜园种植多以满足周边未种植村食用。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为散户零星种植阶段,这一阶段蔬菜种植严格来说不能算做一个产业,蔬菜种植主要以庭院式及菜园式存在,并且相当部分为旱作田栽培,种植的蔬菜面积小,品种多以过去的农家品种如晚熟甘蓝、长白菜、本芹、胡萝卜、大萝卜、南瓜、土豆角、旱作大葱为主,良种率低,以国内品种为主,产品主要是农民自食自用,菜园种植多以满足周边未种植村食用。

  第二阶段(1991—1995年)为产业成型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初步成型,随着农业生态开发力度加大,全县水浇地规模迅速扩大,从1990年的5万亩扩大到1995年的10万亩,蔬菜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作物,而是被政府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以基地及专业村方式生产,已引进一些国外优良品种,种类有早熟甘蓝、韩国白菜、日本五寸参、美国西芹等,但品种较为单调。而且种植时段多为传统时段,上市时间短而集中,蔬菜产品主要是外销,但由于产业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常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与种植面积常大起大落。

  第二阶段(1991—1995年)为产业成型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初步成型,随着农业生态开发力度加大,全县水浇地规模迅速扩大,从1990年的5万亩扩大到1995年的10万亩,蔬菜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作物,而是被政府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以基地及专业村方式生产,已引进一些国外优良品种,种类有早熟甘蓝、韩国白菜、日本五寸参、美国西芹等,但品种较为单调。而且种植时段多为传统时段,上市时间短而集中,蔬菜产品主要是外销,但由于产业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常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与种植面积常大起大落。

  第三阶段(1996-2006年)为产业壮大阶段,这一时期产业扩模基本完成,坝上地区被列入河北省规划的蔬菜优势产业区之一,2004年康保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食用菌之乡”。由于蔬菜种植比较效益高,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发打井种菜现象大规模出现,全县蔬菜面积迅速由1995年的5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17万亩。并且种类日益丰富。莴笋、生菜、菜花、西兰花已开始种植,但特色蔬菜比例较低。设施蔬菜如彩椒、西红柿、黄瓜面积迅速增加,面积一度超过1万亩。露地蔬菜品种经过升级,品种十分多样,通过设施育苗及分期播种,上市时间明显提前并延长。由于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范围扩大迅速,滞销现象逐步减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蔬菜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

  第三阶段(1996-2006年)为产业壮大阶段,这一时期产业扩模基本完成,坝上地区被列入河北省规划的蔬菜优势产业区之一,2004年康保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食用菌之乡”。由于蔬菜种植比较效益高,农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发打井种菜现象大规模出现,全县蔬菜面积迅速由1995年的5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17万亩。并且种类日益丰富。莴笋、生菜、菜花、西兰花已开始种植,但特色蔬菜比例较低。设施蔬菜如彩椒、西红柿、黄瓜面积迅速增加,面积一度超过1万亩。露地蔬菜品种经过升级,品种十分多样,通过设施育苗及分期播种,上市时间明显提前并延长。由于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范围扩大迅速,滞销现象逐步减少。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蔬菜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

  第四阶段(2006年以后)为产业升级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由注重规模向着力提质转型,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1年蔬菜面积保持在18万亩。坝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水浇地开发步伐变缓,节水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全县达到10万亩以上,各种节水设施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产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成为共识,“三品一标”工作全面展开,蔬菜加工企业扩模迅速,土地流转加快,一些龙头公司开始落户康保,蔬菜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种植、订单化种植趋势明显加快。

  第四阶段(2006年以后)为产业升级阶段,这一时期蔬菜产业由注重规模向着力提质转型,主要表现在蔬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1年蔬菜面积保持在18万亩。坝上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水浇地开发步伐变缓,节水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全县达到10万亩以上,各种节水设施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产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成为共识,“三品一标”工作全面展开,蔬菜加工企业扩模迅速,土地流转加快,一些龙头公司开始落户康保,蔬菜基地化种植、专业化种植、订单化种植趋势明显加快。

  康保县蔬菜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康保县产值与效益最大的农业产业之一。200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同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口蘑之乡”,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珠三角洲、山东、河南等省区的各大蔬菜市场及加工出口企业,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有关国家及港澳地区。2011年,康保县蔬菜总播面18.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莴笋等,实现总产量82万t,总产值8.3亿元:食用菌栽培面积40万平米,产量2300t,产值2100万元。康保县全境现有蔬菜恒温库322座,年可销售蔬菜50万t以上,累计注册了金农、康巴诺尔、惠风、塞星、康盛5个蔬菜商标,其中金农公司注册的“益百加”牌蔬菜有40多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康巴诺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惠丰”通过绿色认证,并成成河北省著名商标,境内的顺达公司年可销售蔬菜20万t以上,佳维蔬菜有限责任蔬菜公司、宏达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立群食品有限公司3家蔬菜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鲜菜2.2万t,康保口蘑开发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鲜菇80万kg。

  康保县蔬菜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康保县产值与效益最大的农业产业之一。200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同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口蘑之乡”,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珠三角洲、山东、河南等省区的各大蔬菜市场及加工出口企业,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有关国家及港澳地区。2011年,康保县蔬菜总播面18.3万亩,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莴笋等,实现总产量82万t,总产值8.3亿元:食用菌栽培面积40万平米,产量2300t,产值2100万元。康保县全境现有蔬菜恒温库322座,年可销售蔬菜50万t以上,累计注册了金农、康巴诺尔、惠风、塞星、康盛5个蔬菜商标,其中金农公司注册的“益百加”牌蔬菜有40多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康巴诺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惠丰”通过绿色认证,并成成河北省著名商标,境内的顺达公司年可销售蔬菜20万t以上,佳维蔬菜有限责任蔬菜公司、宏达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立群食品有限公司3家蔬菜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鲜菜2.2万t,康保口蘑开发有限公司年可加工鲜菇80万kg。

  依据京津市场需求,尽快压缩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等大路蔬菜品种,积极发展绿菜花、菜花、豆角、黄瓜、西红柿、甜椒、生菜等素食、生食口感较好的品种;适度发展小葱、香菜、苘蒿、菠菜等京津消费者喜食的小品种蔬菜;大力发展娃娃白菜、草莓、细杆西芹、小南瓜等迷你型蔬菜品种;利用本地夏季气候冷凉的优势,克服本地水资源匮乏的劣势,视情发展口蘑、葫芦、西瓜、甜瓜等节水型蔬菜瓜果;充分发挥本地无工业污染及病虫害发展频度低的优势,迅速发展有机蔬菜品种。多方筹资,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延长蔬菜供应周期,增加蔬菜供应品种。争取用2-3年时间全县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蔬菜供应局面。

  依据京津市场需求,尽快压缩白菜、甘蓝、西芹、胡萝卜等大路蔬菜品种,积极发展绿菜花、菜花、豆角、黄瓜、西红柿、甜椒、生菜等素食、生食口感较好的品种;适度发展小葱、香菜、苘蒿、菠菜等京津消费者喜食的小品种蔬菜;大力发展娃娃白菜、草莓、细杆西芹、小南瓜等迷你型蔬菜品种;利用本地夏季气候冷凉的优势,克服本地水资源匮乏的劣势,视情发展口蘑、葫芦、西瓜、甜瓜等节水型蔬菜瓜果;充分发挥本地无工业污染及病虫害发展频度低的优势,迅速发展有机蔬菜品种。多方筹资,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延长蔬菜供应周期,增加蔬菜供应品种。争取用2-3年时间全县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的蔬菜供应局面。

  一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向上级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协助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蔬菜附加值。二是积极实施品牌分散战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单独注册商标,并让商标变为资产,之后视发展情况开展知名品牌的整合培育。三是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工作,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营销体系。四是针对开拓北京市场,大力培育佳维、宏达、立群3家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转化率,实现加工产品直接销售北京市场。

  一是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向上级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协助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蔬菜附加值。二是积极实施品牌分散战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单独注册商标,并让商标变为资产,之后视发展情况开展知名品牌的整合培育。三是鼓励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工作,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营销体系。四是针对开拓北京市场,大力培育佳维、宏达、立群3家蔬菜加工企业,提高蔬菜产品转化率,实现加工产品直接销售北京市场。

  由市、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蔬菜龙头销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配置统一的、符合北京环保要求的小型蔬菜运输销售车,统一标志(车上标记企业自已的标志),有序管理,与北京方面协调,获得准入许可,使直销车能在较大区域内流动销售蔬菜,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本投入,缩短运销时间,提高市场知名度、产品透明度和产销工作效率。

  由市、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蔬菜龙头销售企业及专业合作社配置统一的、符合北京环保要求的小型蔬菜运输销售车,统一标志(车上标记企业自已的标志),有序管理,与北京方面协调,获得准入许可,使直销车能在较大区域内流动销售蔬菜,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资本投入,缩短运销时间,提高市场知名度、产品透明度和产销工作效率。

  重点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迅速提升蔬菜品质。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品质、单位产量和销售效益。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18万亩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5万亩通过绿色蔬菜基地认证、5000亩通过有机蔬菜基地认证。

  重点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迅速提升蔬菜品质。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品质、单位产量和销售效益。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全县18万亩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其中5万亩通过绿色蔬菜基地认证、5000亩通过有机蔬菜基地认证。

  依托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5个乡级农产品质检分站、90个村级检测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安全质检体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依托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5个乡级农产品质检分站、90个村级检测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安全质检体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学校、协会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形成产、学、研安全体系,提升全县蔬菜安全生产、持续增效水平,赢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与相关农业科研院所、学校、协会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形成产、学、研安全体系,提升全县蔬菜安全生产、持续增效水平,赢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依托康保县农业信息网、康保县金农网、康保县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平台,搭建连接京津市场、大型加工企业、出口企业与乡镇、专业村的信息网络联接体系,根据市场供需,适时调整种植和品种结构布局,促进生产与消费平衡。

  依托康保县农业信息网、康保县金农网、康保县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平台,搭建连接京津市场、大型加工企业、出口企业与乡镇、专业村的信息网络联接体系,根据市场供需,适时调整种植和品种结构布局,促进生产与消费平衡。

  县政府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研整理北京及全国蔬菜市场信息,不定期地对内市场供需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信息,同时瞄准北京市场,加强产地、产品网上宣传推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县政府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调研整理北京及全国蔬菜市场信息,不定期地对内市场供需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信息,同时瞄准北京市场,加强产地、产品网上宣传推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信息调研分析,重点是准确地把握北京市场导向,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基地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保证货源充足、质量安全、供应及时,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通过信息调研分析,重点是准确地把握北京市场导向,指导全县蔬菜生产基地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保证货源充足、质量安全、供应及时,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随首城市化进程推过,人口构成成分复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口味千差万别,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必需满足这些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除了在蔬菜生产上做到品种丰富外,还要在同一品种中划分等次,分级销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树立优质优价观念,充分调动蔬菜生产者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积极性。

  随首城市化进程推过,人口构成成分复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口味千差万别,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消费品,必需满足这些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除了在蔬菜生产上做到品种丰富外,还要在同一品种中划分等次,分级销售,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树立优质优价观念,充分调动蔬菜生产者扩规模、上档次、增效益的积极性。

  本文对康保县蔬菜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完善信息体系,推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以丰富蔬菜品种;通过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分散战略,以逐步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发展流动销售、分级销售、安全生产,以提升全县蔬菜在京津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对康保县蔬菜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完善信息体系,推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以丰富蔬菜品种;通过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分散战略,以逐步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发展流动销售、分级销售、安全生产,以提升全县蔬菜在京津市场的竞争力。

  “菜篮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安定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地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取得了较好成效。

  宁国市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将蔬菜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近3 a来先后兑现奖励100余万。2012年将蔬菜基地建设列入市本级民生工程予以资金扶持。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菜篮子”商品生产持续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品种丰富多彩,市场繁荣稳定。

  2010年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约1 300 hm2,食用菌产量1 500万袋,高山瓜菜播种面积约200 hm2,西甜瓜播种面积约333.3 hm2。年产鲜笋约9万 t,山野菜5 000 t;生猪饲养量32.7万头,家禽饲养量3 420万羽,水产放养面积达4 800 hm2(其中名特优良种养殖面积1 000 hm2)。实现商品蔬菜产量

  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保供增收”的目标,发挥资源、区位与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樱桃谷鸭、三黄鸡、高温香菇、高山蔬菜及竹笋、山野菜等产品成功打入苏浙沪等市场,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不仅丰富了城市“菜篮子”,还增加了地方农民收入。

  全市有 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投入蔬菜种植,水产、畜禽养殖及运销活动,在组织产品生产、销售及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3家龙头企业投入“菜篮子”产品生产、运销与精深加工,其中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8家,市级

  通过科技助推标准化,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建立各类标准化示范区4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标准化基地3个(三黄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樱桃谷鸭标准化示范区、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生产基地)。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农业投入品、生产监督、动物检疫与产品检测等重点环节,为“菜篮子”产品流向餐桌构筑多道屏障,近年来,全市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有机蔬菜、有机猪、有机鸡蛋、有机鱼等有机“菜篮子”产品生产及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菜篮子”产品8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产品14个。

  “十一五”期间完善了大华市场交易功能,改扩建了中心农贸市场,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室内零售菜市场,农产品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菜篮子”生鲜超市、专卖店和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全市已建立生鲜超市、生鲜专柜和专卖店12家,定点屠宰5处,取消一批小作坊豆腐加工厂,投资2 000余万元建设的标准化金山豆制品加工厂已投入运营,市民购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健全了“菜篮子”工程组织领导机构,继续实行市长负责制;制定了物价、畜禽疫病及“菜篮子”食品安全等应急预案,确保淡季、灾期和节日市场稳定供应与消费安全;出台了若干优惠扶持政策,为引导“菜篮子”商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虽然宁国市“菜篮子”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城市及经济发展不同步,存在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2.1 蔬菜生产供应总量与市场消费需求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蔬菜需求量迅速增大。目前全市城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大约为15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耗0.5 kg蔬菜计算,年需求量大约为2.74万t。农村人口23万人,按人均每天消耗0.5 kg蔬菜计算,年需求量约为4.2万t,考虑农户自产部分及乡村市场消费量,全市年商品蔬菜需求量约为4.8万t。当前宁国市地产蔬菜供应能力仅占市场需求量的43%,市场缺口57%,要靠外调蔬菜来填补。

  3~4月和7~8月,通常是本地蔬菜供应的“春淡”与“伏缺”季节。由于蔬菜设施条件薄弱,抗灾能力不强,本地标准设施大棚面积不足66.7 hm2,周年生产能力不足。很多菜地沟渠路不配套,排灌不畅,干旱、涝渍经常发生,遇特殊气候年份,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受交易市场的场地限制,仅有的交易场地大华市场也只能在夜晚至凌晨交易,而且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和周围居民生活,部分农户蔬菜未能进入交易场所或在规定时间内售出,造成菜源浪费,农民种菜积极性受挫。近年来,农民与市场管理人员关于卖菜场地的纠纷时有发生。

  蔬菜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以蔬菜农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将对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增值,市场流通,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残留农药,是指蔬菜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病虫害比较严重,种植过程中需多次施药,加上施药后采摘间隔短,造成蔬菜残留农药过量不可避免。常见的残留农药的品种: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如氧化乐果、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久效磷、倍硫磷、百克威、抗芽威和西维因等。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在食物中毒中,由农药残留引起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总中毒死亡人数的20%左右,2003年以来,山东省滨城区开始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蔬菜样品的总合格率为87.5%。但因季节、蔬菜品种的不同,其抽检合格率存在明显差异。如芹菜、油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夏天检测合格率仅为50%左右。胆碱酯酶(破坏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神经冲动传导)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剧毒农药引起人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抑制率高达92.3%(合格为70%)。从检测结果来看,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

  (1)违禁农药大量使用。多数蔬菜种植者法律意识淡薄,仅注重剧毒农药的药效,仍然继续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如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蔬菜农残超标。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2003年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在2200吨以上,其中甲胺磷2000吨,呋喃丹150吨,另外不定期有敌敌畏,甲基1605,杀虫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近两年用量还在持续增长。而一些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却难以得到推广。

  (2)生产环节监管不利。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菜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除了检测外,政府没有其他的手段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3)农药市场管理有漏洞。有些农药如对硫磷是2004年5月份农业部公布的蔬菜区禁用农药,可以在大田作物上使用。市场销售的很多农药是多种成分的,标签上没有直接标注“对硫磷”名称但本身含有的农药,使用后会导致所产蔬菜中此成分农药超标。这是农药市场管理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4)生产方式落后,质量控制难度大。药残超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目前有规模的蔬菜和葡萄生产基地,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检测服务机构,农民外销产品还是凭经验和运气去闯。其次,在药品检测存在难度,由于药残检测消耗大,且不能向农民收费,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负担严重。

  (5)优质蔬菜难以实现优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优质的蔬菜如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由于其生产方式所决定,产品的质量提高但产量下降,必须有较高的价格来确保农民的利益。由于市场体系尚不规范,法制不够健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产、经营者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假冒绿色食品等现象,使得市场经营中无序现象,无产地,无商标,无质量认证的产品时常能够见到,混淆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使得损害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1)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倒追究制度。打击禁用农药的违法使用和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要采取禁用农药流向登记制度和农药违法使用可追溯制度以及农户田间管理档案登记制度。即:通过国家和市例行抽检,发现农药超标,要进行倒追究制度,要求农药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

  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对违规经营的企业,一经查出,严惩不怠。同时,还试行农药经营企业信用评比制度,对信誉好的企业以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名义给企业挂信誉牌匾,引导农民到信用好的企业购药。并结合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药残的措施。

  (2)加大对农药、兽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在蔬菜生产方面建立基地档案管理制度,建议在蔬菜生产区推行联户联保制度和生产违法举报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奖励基金,通过与基层签订责任目标,落实责任制,并根据管理结果进行奖惩,以此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检测系统的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加大对农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完善用药记录制度。

  (3)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评比活动。以政府名义,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通过抽检,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评比,排出名次,并向全市通报,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指标。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进行追查,堵住违禁农药流入基地的渠道。并通过检验结果追查农药来源,由此打击违法销售农药的不法商人。同时,要将检测结果在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管理不利,连续两次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基地,取缔无公害生产基地资格。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针对农民生产方式落后,对新技术不能及时运用于生产的问题,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将国家禁限用农药、兽药名录和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印发到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培训班办到乡村,消灭死角,做到家喻户晓。

  (5)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密度。蔬菜产区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力度,而这些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没有资金保障,就难以把检测工作开展好,所以必须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的密度,确保检测工作作好。

  [1]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06).

  [2]孙慧,姜慧梅,黄金金,樊聪明,谢炯炯,顾黄辉.谢燕萍海门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调查[J].现代农业,2006,(10).

  [3]杨建国,谈桂权,黄久红市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02).

  [4]中国科技信息网.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2001,(10).

  2007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全国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进行了一次例行检测,检测合格率为92.8%,北京市蔬菜合格率在95%以上[1]。当前常用的化学农药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所占比例最大[2]。农业部近年来例行检测结果表明,食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在逐年提高。2012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7.9%。禁用农药检出次数逐年减少,2012年蔬菜中禁用农药检出仅7次,比2007年减少了215次,限用农药超标243次,比2007年减少106次[3]。

  2011年1月至9月,我部防疫队对所管辖的在京直属饮食单位,从驻地附近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采购的蔬菜进行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样品来源采集我部防疫队管辖范围内的22个食堂及招待所、3个蔬菜供应点共计蔬菜(叶类和瓜果类)样品243件。样品均新鲜、无腐烂,当天采集、当天检测。

  1.2 检测试纸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研制的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试纸,定性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1 3 检测方法取蔬菜可食部位10克,剪碎置于清洁容器中,加蒸馏水10毫升,摇晃蔬菜约两分钟,浸出残留农药;取两片试纸将试端放入蔬菜浸出液中约10秒取出,将两片试纸重叠使试端紧贴在一起,3-5分钟内观察试纸变色情况,试纸变为蓝色为放心菜,不变色表明有有机磷农药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检测的蔬菜样品243件,阳性样品经反复检测只有2件,其余241件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82%。农药残留阳性情况见表1。

  我部防疫队所管辖的在京饮食单位采购蔬菜都来源于正规的、较大型的批发市场。大型市场对蔬菜上市准入有相关的监管措施,蔬菜合格率较高达99.2%。但从我部本次的检验结果来看,仍有一定比例的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阳性,说明批发市场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抽检手段,只能阻断被抽检到的不合格蔬菜的上市流通,没被抽检到的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仍会进入正常流通渠道。鉴于本次的调查结果及有机磷农药在水中能发生水解而分解为无毒物质的特性,我们建议各饮食单位:(1)加工蔬菜必须遵循“择―洗―泡(汆)--切的原则”;(2)瓜果类清洗后去表皮食用;(3)包心菜类须将菜叶逐个掰开清洗浸泡,适宜过水的蔬菜先汆后炒。

  1 黄月香,刘丽,培尔顿,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及蔬菜生产基地农药使用现状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4):319

  2 李文胜,陈谷,王淑丽等.驻京某部队饮食单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分析.解放军预防杂志,2009,27(3):218

  蔬菜是贵港市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阐述了近年来贵港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覃塘区形成以莲藕、香葱、胡萝卜、食用菌等为主,港北区以芥菜、菜心,港南区以叶菜、食用菌,桂平市以马铃薯、淮山、叶菜,平南县以马铃薯、食用菌、叶菜为重点的蔬菜生产格局。如覃塘区覃塘镇667 hm2连片莲藕,五里镇、三里镇500万m2冬种食用菌,港北区庆丰镇667 hm2芥菜、中里乡67 hm2设施型叶菜,港南区八塘镇100万m2冬种食用菌,平南县思旺镇1 000 hm2马铃薯,桂平市金田、南木2 000 hm2淮山等蔬菜生产基地,成为贵港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在广西区内享有较高声誉。

  近2年,贵港市政府启动“菜篮子”建设工程,加大投入,带动民间资本投向设施型蔬菜基地建设,起步较好。目前,全市大中棚蔬菜栽培面积达300 hm2,遮阳网覆盖面积达360 hm2,灌喷、微灌面积573 hm2,诱虫灯、黄板防治病虫害面积607 hm2。全市有40多家企业和种植大户参与蔬菜基地开发,带动了规模种植和设施型蔬菜基地建设。如港北区港阳蔬菜实业公司蔬菜基地连片集中面积67 hm2,港南区八塘镇高庆蔬菜种植公司蔬菜基地35 hm2,大部分为设施型生产基地,种植水平较高,效益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城镇蔬菜供应水平。

  几年来,贵港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农业部、广西农业厅“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目前,已有平南、桂平2个县(市)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认证,面积1.1万hm2。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市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乡镇级建立了40个基层检测流动工作站,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对各地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贸、超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例行检测,检测合格率在96%以上,没有发生食用安全事故。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缺乏蔬菜生产规划,加上资金投入少,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为主,企业和经济能人规模开发虽有较快发展,但整体规模偏少。目前,市级和县级城郊还没有一个大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只有一些村民小菜园,由于水、电、路等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因此产量少且不稳定,供应水平低。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区,居民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量需求不断增加,受生产能力、季节气候和专业蔬菜基地规模小等因素影响,贵港市蔬菜生产供应能力不足,每年城镇部分需从外地调进占消费总量的30%以上。调进的外地蔬菜流通成本较高,价格偏高,质量也难于控制。

  贵港市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多为季节性品种,大部分在秋冬季种植,冬春收获,形成大量集中上市,价格较低,影响菜农收入。而夏秋2季品种和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低,价格高,供不应求。总体来说,贵港市蔬菜品种多为大路货,品质差,精细菜、无公害、绿色产品、适销对路新品种少,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要求。

  目前,菜农和生产大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大多根据上年价格和经验选择种植品种和面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一旦市场变化,产品就可能积压或贱卖,导致损失。贵港市各级农业部门虽建立了一些检测机构,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但机构和仪器数量较少,不能全面铺开;加上经费不足,只能开展定期例行抽检,进入市场的蔬菜大多没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从市场和制度上得到真正的保证。贵港市蔬菜加工企业很少,产品基本是鲜销,加工贮藏的不多,不但附加值低,而且不利于丰歉调节,难以稳定生产和供应。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重要食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发展蔬菜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蔬菜专业基地、新技术推广、蔬菜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关部门也要在资金安排上对蔬菜产业给予倾斜,确保全市蔬菜产业高效、稳定、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菜篮子”建设工程管理机构,使蔬菜产业有机构、有专人负责,管出效果来[1]。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要将蔬菜基地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保证种植面积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选择水利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高标准的专业蔬菜基地,解决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完善干支灌渠和灌排设施,集中连片发展高标准的专业蔬菜基地,鼓励种菜能手承包、租赁专业菜地,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在蔬菜优势产区,要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方式,鼓励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和经济能人发展蔬菜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带领群众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蔬菜生产能力,确保城乡市场稳定供应和菜农稳定增产增收[2]。

  针对目前存在的季节性生产和一般品种多、优质品种少的问题,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大小棚、遮阳网、调温型、喷微灌、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现代化设施型蔬菜基地,增加淡季产量,调节淡季供应。同时,优化调整种植时间,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收获期,解决好季节性和结构性供需矛盾,确保均衡供应;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适销对路品种,如马铃薯、芥菜、番茄、荷兰豆、叶菜类、瓜果类等的优质高产蔬菜品种。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种植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蔬菜产品。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灯光诱杀、黄板、防虫网等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产品质量[3]。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和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仪器设备,充实检测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确保食用安全。要加快推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引导生产基地和批发(农贸)市场建立以自检为主的检测体系,逐步推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记录制度和检测登记制度,加快实行不合格产品召回、理赔和退出机制,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4]。

  流通和加工滞后是我市蔬菜生产的薄弱环节,在世界金融危机市场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必须努力增强市场意识,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可靠的产销信息,帮助企业和菜农搞好产销衔接,确保产得出,卖好价,实现增产增收。市、县两级城区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通过市场、“农超对接”、配送中心、互联网等方式搭建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产销对接流通平台,做好流通销售工作。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开展蔬菜加工,提高加工率和附加值,促进菜农增收、企业增效,使居民食用放心。

  [1] 程春涛.遂昌县高山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3(8):81-84.

  [2] 李霞,杨立社.陕西省太自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15,135.

  [3] 李宏光,刘养卉.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3(6):50-52.

  [4] 罗碧霞,何新,张景文.兴宁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基地建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31-332.

  作者简介 韦道鞍(1978-),男,广西贵港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