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首页_门徒注册_平台「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主页“『恒信注册』”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2-05-07 19:48    文字:【】【】【
摘要:主页『恒信注册』主页,温州网讯 6月6日清晨,夏立章从大棚里采摘了100来斤的茄子、黄瓜和四季豆,用三轮车运到镇里的菜场销售。中午,三轮车里还有50来斤的蔬菜卖不出去,拉回

  主页“『恒信注册』”主页,温州网讯 6月6日清晨,夏立章从大棚里采摘了100来斤的茄子、黄瓜和四季豆,用三轮车运到镇里的菜场销售。中午,三轮车里还有50来斤的蔬菜卖不出去,拉回来后,全部倒在田头。

  夏立章是文成县黄坦镇沙垟村村民,10多年前开始养猪,每年平均养20来头母猪,年收入10来万元。去年,按照当地政府有关整治畜禽污染的政策,他拆除了猪圈,种了6亩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共投资6万元,上午才赚了几十块钱。”夏立章说,他种出来的菜卖相很差,销路不畅,收入跟养猪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黄坦镇,很多村民和夏立章一样,已经把家庭收入来源从养猪改为种菜。

  珊溪水库水质涉及500万温州人的饮用水安全,我市自2012年开始整治库区的畜禽养殖污染,文成和泰顺两县共拆除养殖场2286家,削减生猪当量22.54万头,今年年初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文成县黄坦镇养猪业鼎盛时曾有大小养猪场1000来家,拥有饲料供应、仔猪繁殖、运输等一条龙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多元,素有“浙南闽东仔猪生产基地”之称。“养猪致富梦”戛然而止后,当地养猪户正面临艰难的转产转业之路。

  “现在是农户最难熬的时候。”黄坦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虞循友说,该镇原先共有900来户养猪户,目前正式转产转业的户数不到1/5。黄坦镇旺山村村民周月德是“1/5”中的一个,也是该镇转产转业的重点扶持对象。

  2003年,周月德为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养猪致富,创办了一家饲料生产企业,解决当地60多人就业。

  2009年,周月德为贯彻政府推广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投资300万元创办了一家山地放养无污染的养猪企业,一度受到市、县环保部门的大力推广、扶持。

  2013年,市、县两级政府加大珊溪库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考虑到其他养猪户的心理,周月德经多次劝说并在有关领导给予转产转业重点扶持的许诺下,带头关停了养殖场,直接损失达200多万元。

  随后,周月德联合6名养猪户,投资200万元,成立了文成县旺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动80多名农户种植无公害高山蔬菜、水果、油茶等农产品。

  今年3月,该合作社与文成县心地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采摘的各类时令蔬菜,全部由后者负责销往温州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地。

  “高山无公害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能打农药,否则就没有品牌优势了,但这种蔬菜种植成本高、卖相不好。”周月德说,现在合作社面临的困难,比如:缺乏种植技术、资金紧张贷款困难、转产转业补助资金尚未到位、政府当年许诺的重点扶持政策还没有落实等。

  5月31日,市区划龙桥菜市场东侧新开了一家文成高山无公害蔬菜展示中心,这是文成县心地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打响高山无公害蔬菜品牌、助推当地养殖户转产而作出的尝试。

  “最近我们一直采取亏本促销方式,每天销量300来斤。”该公司董事长黄奇亮说,公司每天从合作社收购的蔬菜有1000来斤,卖不掉的就搭赠前来买菜的顾客。前几天运来3000来斤马铃薯,结果只卖了一半,剩下的全部倒掉了。

  “心地”公司成立于去年7月,目前已发动周边8个村100来名原养猪户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当时,该公司通过一名文成籍挂职干部牵线,把无公害蔬菜首次销往温州市区,进入市城投集团食堂。

  为发动更多的村民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黄奇亮尝试与温州菜篮子批发市场合作。结果由于蔬菜卖相差、品质识别度不高,价格反而比市郊的大棚蔬菜价格还低。

  后来,“心地”公司又找蔬菜用量较大的市区餐饮企业,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对方不愿意接受。于是,该公司只好回到了单位食堂加个人消费的运作模式,运行不久又出现了困难。

  黄奇亮说,为提高品牌认可度,他采取先尝后买的方式,先后往市区一些单位食堂送出了近万斤蔬菜。这些单位领导认为,无公害蔬菜口感明显比反季节大棚蔬菜好,价格也实惠,既有利于职工身体健康,又可带动库区群众增加收入,因此均交代食堂负责人予以采购。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单位食堂主管购买一次就没了下文,有的干脆不予采购。有人“指点”黄奇亮:这些单位食堂都已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存在严密的利益链,外人难以进入。

  针对“心地”公司的遭遇,在市城投集团下属单位挂职的文成籍干部黄奇积,给市委书记陈一新写了一封信,恳请帮助珊溪库区群众打开一扇转产转业之门。

  黄奇积在信中说,他曾经在文成县黄坦镇负责养猪污染整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寻找养猪替代产业,一直困扰着各级领导和库区群众。领导与专家普遍认为,当地适宜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等生态产业。然而,目前文成高山无公害蔬菜在市区销售受阻,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原养猪户能否继续种植、实行转产转业的积极性。

  黄奇积称,他深知经营活动“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库区群众能否成功转产转业最终要靠市场。但作为试点,政府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发动市区单位食堂大门向库区群众打开,助推一把。

  这封信引起市委书记陈一新的重视,他在批示中写道,“来信建议值得重视”,并转有关领导阅处。

  提起写这封信的初衷,黄奇积说,目前人口集中的城市对安全食品需求量最大,尤其是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农贸市场,但在成本控制优先的作用下,安全的无公害蔬菜却难以进入,这让他感到很困惑。

  黄奇积认为,破解这个困局,应该做到“扶优罚劣”进入单位食堂的食品必须是品牌企业产品,以提高安全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农贸市场划定品牌食品经营专用区域,然后逐步推开。随着安全食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其成本必定下降,最终让广大消费者受益,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今年初,市联合验收组在检查库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时,曾建议文成县巩固整治成果,坚决防止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反弹;加大转产转业扶持力度,挖掘和用足各项政策措施,争取尽量多的上级项目和资金落户库区,切实解决养殖户的就业问题。

  “去年全镇猪圈拆除完毕后,不少养猪户经常来镇里要政策、要资金、要技术。”黄坦镇委书记刘树智说,如果转产转业不成功,农户养猪可能还会反弹。去年底,镇里曾拆除了两农户偷偷重建的猪圈。最近猪肉价格又涨了,镇里每天都安排10多名工作人员开展巡查。

  “目前全镇从事蔬菜水果种植的农业合作社共有50来家,涉及农户500来户。”副镇长虞循友说,最近两年我市共安排补助资金4000来万元,按照猪圈拆除面积定向用于库区群众转产转业,其中黄坦镇拿到1682万元,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项目验收。

  虞循友认为,文成农民种菜基础很好,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关键是缺乏技术、销售等配套服务。政府应当像当年鼓励农户养猪一样,出台长效扶持政策,才能顺利促进库区群众转产转业。比如农户每种植1亩蔬菜就享受一定的资金补助,以此提高农户转产转业积极性,不能拆了猪圈就任由农户自谋出路。

  今天下午2时整,《代表在线》栏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农资委副主任周辉,文成县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管委会副主任刘勇,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马永伟,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建淡等嘉宾,就文成库区群众转产转业困难话题展开探讨,敬请关注。您可以发布微博@温都代表在线参与互动留言。

脚注信息